<!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決定了稱帝之後,丁偉一下子忙開了。平常的政務和軍務,他完全可以交給別人,但是稱帝的事情,有許多,他必須親自決定,或者說叫金口禦言吧,因為別人是無法代勞的。
丁偉將賈詡,沮授,龐統,徐庶四人召到王府的議事大廳中,整整忙了十天左右,所有的事情才都定了下來。
首先是國號問題,賈詡等人提了許多,但是丁偉仍然不滿意,最後,還是沿用大漢,只不過稱為“新漢”,定都洛陽。因為這個“漢”字,無論是對當世的人,還是今世的人,都有一股濃濃的感情,幾千年之後,中華民族仍然被稱為大漢民族,這樣的感情,不能說不深。
稱帝的時間定為九月二十,年號為開聖,今年公元205年,便是開聖元年,丁偉被稱為新漢雄武皇帝。
長子丁浩被立為太子,次子丁晨被封為英王。
蔡琰立為皇後,蘇雪,糜貞,張寧封為貴妃,小喬封為賢妃,大喬封為淑妃,蘭兒封為美人。
賈詡被任命為丞相,那是皇上之下的第一人,既管軍務,又管政務。按照丁偉的想法,賈詡之後,丞相之位便沒有了,朝堂中的實權逐漸分散到六部中去。
太史慈為大將軍,掌管外兵,也就是幾大軍團的具體調派。趙雲為驃騎大將軍掌管各地郡兵的調遣,也就是說,郡兵要對外作戰,必須透過趙雲的調派。陳到為武衛大將軍,白馬營統領。
丞相之下,沒有原先的那些三公九卿,而是實行的六部制,六部統歸丞相所管,而其中的兵部,又要受大將軍,和驃騎大將軍的統管。也就是說整個兵馬調動,除了丁偉直接調動之外,其他人想動,必須經過兵部,丞相,大將軍,驃騎大將軍四方面的協調和統一。
工部尚書仍然是馬鈞,主要管理兵器的製造,農具的製造,新書印刷等,各大王府和皇宮以後的建設等,都歸工部所管。糜竺和甄堯任工部侍郎。
吏部尚書為沮授,主要負責選拔任命各地官員,並對官員的政績進行考核,淘汰一些能力不足的。但是各州刺史的任命必須和丞相協商。孔融和管寧任吏部侍郎,協助沮授。
兵部尚書為龐統,主要制定戰略計劃,和大將軍,驃騎大將軍一體調兵遣將,對外作戰,徐庶為兵部侍郎。
戶部尚書為蘇林,主要管理各地的人口和錢財,由於戰爭的影響,許多地方人口不均勻,戶部負責調配,並為百姓劃分一些閑置的土地,徵收糧食以及商人的納稅等,戰時籌備軍糧,以及兵士的兵器鎧甲等。
刑部尚書為王越,主要負責京城的治安,對於那些作奸犯科的歹徒的,拘捕和判決,還有大漢各州的隱風閣,也就是整個情報系統。史阿和鄧展為刑部侍郎。
禮部尚書為蔡邕,主要負責祭祀,禮樂,以及接待其他諸侯國的使臣等。雖然現在五大諸侯都是敵人,但並不代表他們不會派使者前來,而以後肯定是必不可少的。蔣幹和孫乾任禮部侍郎。
六部的人員擬定之後,開始分封各地將領。關於各地將領的任命,眾人議論的非常多。因為現在是戰時,主要的將領,都在軍事要地,而那些四鎮、四平、四安將軍,一般都是依駐地來封的,有的地方太多,而有的地方又太少,很難抉擇。最後,只能確定這些四鎮、四平、四安將軍只是一個稱號和品級,與駐地無關,這樣才得到了分封。
首先是四鎮將軍。
鎮東將軍關羽,鎮南將軍黃忠,鎮西將軍徐晃,鎮北將軍張飛。
接下來四平將軍,平東將軍張遼,平西將軍徐盛,平南將軍呂蒙,平北將軍張郃。
然後是四安將軍,安東將軍高順,安西將軍龐德,安南將軍魏延,安北將軍田豫。
陸遜正式任命為水軍統領。
其他的一些將領,如高覽,牽招,武安國,韓猛,韓勇,張燕,管亥,臧霸,孫觀,尹禮,廖化,曹性,郝昭,麴義,鮮於鋪,鮮於銀,田楷,郭淮,孫禮,賈逵,張虎,鄧當,吳班,吳懿,張繡,張濟,胡軫,胡車兒,成廉,朱靈等都封為雜號將軍。
鐘繇為京兆尹,張飛兼任司隸校尉,賈詡兼任河南尹,豫州刺史為荀諶,冀州刺史為董昭,青州刺史為郭嘉,幽州刺史為田疇,幷州刺史為蘇芳,各地校尉,長史,治中等都只是重新任命了一下,沒有變化。
以前的各大軍團主帥,副帥,軍師都沒有變化,各軍的駐地也沒有變化。同時,荀攸、郭嘉、陳宮任命為軍師大將軍,品級與各軍團的統領相同。
正北將軍雖然是張飛,但是鎮北將軍府的諸事仍然有田豫,麴義,許攸等人負責處理。
封侯的事情現在還沒有提,各官員的品級暫時也沒有確定,後面有丞相賈詡以及吏部尚書沮授再做確定。其他官員幾乎都升了一級,這些具體由吏部決定。
既然登基稱帝,那便要有新的法律法規,這些事情由丞相,吏部兵部共同協商制定。
登基大典的所有事宜,由禮部準備,洛陽城內外的治安,由司隸校尉和刑部共同擔任,同時刑部加大其對他諸侯統治區內的情報蒐集,避免有人派遣刺客或者其他人,在登基大典之時行不軌之事。
這一切都決定下來之後,洛陽城整個忙碌起來。好在皇宮都有現成的,而且丁偉的後宮並不多,因此所有的宮殿,包括後宮,全部住在了南宮,丁偉打算北宮將來全部擴建為洛陽書院和一個演武場,慢慢的,他要實行科舉制度,公開選拔文武狀元。當然,這些都是以後要做的。
登基大典那天,各州的刺史都要來京城洛陽參加。但是各大軍團的統領必須留在軍中,各地駐紮的將領也不得離開,以防盟軍突然發動襲擊。
太子丁浩和英王丁晨要回京正式受封,水軍都督陸遜駐紮在合肥,不得擅自離開。
同時,一封封請帖發向了大漢各地,九月二十,新漢雄武皇帝正式登基,邀請南漢皇帝劉表,長沙王劉備,蜀王劉璋,吳王孫堅,魏王曹操,雍王馬騰,涼王韓遂派使來洛陽參加登基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