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天降異象?”聽了龐德公的話,蔡邕皺起了眉頭。
如今洛陽城中,到處都在談論天降異象的事。這麼多人,都在關注,而且許多都是親眼所見,又怎能不引起眾人的注意呢。
“前日收到鐘元常的來信,關中百姓都在談論渭水清澈之事。元常親自去看過,果如百姓所言,渭水清澈,可以看見水底的泥沙,鯉魚也時常躍出水面。古人雲,渭水清,聖賢出。昔日周文王見為水清澈,便去尋訪,終得姜子牙,後在姜子牙的輔佐之下,周武王最終推翻了殷商,建立了八百年大周江山。如今渭水再次清澈,難道不是指洛陽王嗎?”司馬徽在得知人們議論渭水清澈時,曾寫信給長安的鐘繇,讓他確定一下此事的真偽。鐘繇親自到了渭水邊上,發現的確與百姓所說無二,於是馬上就給司馬徽寫了回信。
聽了司馬徽的話,蔡邕也陷入了沉思。開始,當聽到百姓的議論時,蔡邕也以為只是以訛傳訛罷了。但後來說的人多了,就不得不信,現在司馬徽又得到了證實,這還有什麼可懷疑的呢?
北邙山上,夜晚百獸齊鳴,他也是親耳聽到。而且有獵戶,曾在首陽山上,碰到過一怪獸,龍頭、鹿角、獅眼、虎背、熊腰、蛇鱗,而且尾巴像牛,蹄子又像馬。獵戶哪兒見過這種動物,嚇得撒腿便跑,逢人就說。後來也有幾名膽大的獵戶上山去,想要看一看究竟,結果搜尋七八天之後,終於見到,與前面獵戶所說無二,它性格溫順,只是奔跑起來,彷彿腳下生風一般,竟然能夠越澗而走。
獵戶不知道,百姓不認識,但是蔡邕知道,那便是神獸麒麟呀!只有帝王將要出時,他才會現身。
前幾天,有一位百姓,在洛水上捕魚,沒想到一網下去之後,捕上來一隻龜,碩大無比,兩個人才能抬起來。而它的背上,有一個很大的“王”字,百姓見它奇異,不敢傷害,又將它放了回去,沒想到第二網上來之後,竟然是滿滿的一網魚!
還有一個人,說是他在樹林中迷了路,正在忙亂的時候,突然一隻猛虎,沖了過來。他嚇壞了,想跑,可是雙腿發軟,根本挪不動。就在這危機的時刻,一隻火紅的鳳凰飛了下來,猛虎一看,轉身就跑了。然後鳳凰也朝另一個方向飛走了,這個人就朝著鳳凰飛去的方向,時間不長,便走出了樹林。
等等等等,諸如此類的事情非常多,而且許多都得到了證實。龍鱗龜鳳四大瑞獸,這段時間頻繁的出現在洛陽周圍,這只能說明一種情況,那就是聖人將出於洛陽。聖人是誰?不就是洛陽王丁偉嗎?而現在朝廷又革去了洛陽王的王位,那不正說明,一個王位,對於洛陽王來說,太小了,根本不值得洛陽王去做,那什麼才值得洛陽王去做?唯有稱帝,登上九五之尊!
“莫非洛陽王的確是真命天子?”蔡邕在心裡想的時候,不由自主的竟然問了出來。
“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縱觀洛陽王,十八歲起兵,於塞外大破鮮卑。若是常人,恐怕早已戰死了,可是洛陽王卻立下了不世之功,成為大漢最年輕的鎮北將軍,由此觀之,絕非凡人!”司馬徽說。
聽了司馬徽的話,蔡邕想起了他第一次見到丁偉時的情景。
十萬幽州百姓被鮮卑人驅趕,將要遠赴塞外。路途中餓死,病死,被殺死的百姓不計其數,十萬人只餘七萬,這時,洛陽王丁偉殺到了,他當時雖然只有十八九歲,可是毫不缺乏鐵血悍將的氣質,將他們救出來之後,鮮卑一萬多鐵騎追來。
這時候,洛陽王沒有帶兵士去逃,而是用他們的三千多血肉之軀,在百姓面前築成了一道鋼鐵長城,洛陽王丁偉當時所說的一句話,蔡邕至今都記憶猶新,他說,“就是以卵擊石也要去擊,因為我們的身後便是我大漢七萬百姓,我絕不允許,鮮卑的鐵騎去踐踏他們!”那一戰的慘烈,是空前絕後的,而那樣的戰鬥,也只有洛陽王丁偉能夠打出來,現在想來,洛陽王丁偉真的就是真命天子啊!
“德操兄,伯喈兄,如今洛陽王已沒有了王爺之位,而且朝廷的檄文中又給王爺羅織了數條罪狀,汙衊王爺,若是不加以回應,必然影響王爺的品行,因此我等必須要做點什麼了。”
“尚長兄的意思是我們此時勸進。”蔡邕說。
“對,勸進!”龐德公堅定的說,“此時稱帝,上合天意,下順民心,正是時候啊!”
“只怕洛陽王不肯啊?”蔡邕搖了搖頭,“洛陽王的心性我瞭解,他對功名利祿看得很輕,而所重的,乃是百姓的生活。朝廷如此對待洛陽王,但是洛陽王卻不一定對朝廷有所怨恨。”
“既然洛陽王心繫百姓,那麼我們的勸進,便是讓洛陽王登上九五之尊,解救天下百姓。只有這樣,才能名正言順地出兵,平定天下,還百姓一個朗朗乾坤。”
“尚長兄說的有理,伯喈兄,我們三人先去勸進,然後帶著洛陽書院的眾學子一起勸進,到那時,洛陽城中的官員也必有所行動,而當所有的人都來勸進時,已是水到渠成,洛陽王也不好再推卻了。”司馬徽說。
“德操兄說的對,今天老夫草擬一份《勸進書》,德操兄和尚長兄修改一下,明日我們便一起去王府,勸洛陽王稱帝登基!”聽了龐德公和司馬徽兩人的話,蔡邕也不再遲疑,堅定的說。
“好,我們明日便去!”司馬徽和龐德公同時向蔡邕行了一禮,“伯喈兄先草擬《勸進書》,我與德操兄去找孔融、華歆、管寧和邴原,與他們商議一下,最好明日能一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