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我也曾聽到過這種說法,可是就在豫章和襄陽的書局開業之後不久,許多士子和世家都跑去了洛陽,想要購買新書。而新書的印製聽說也很困難,這些人去了之後,必然要到洛陽等候。時間長了,恐怕他們會被洛陽的繁華吸引,不想回到原來的地方了。而且還有訊息傳來,有些士子已經在洛陽王麾下做官了。”諸葛亮憂心忡忡地說。
“這……”曹操這時也似乎意識到有些不對,“難道開辦書局是洛陽王的陰謀?”
“是不是陰謀,現在還很難說,也許新書對洛陽王來說,就和當初的洛陽紙一樣,只是為了獲得錢財,可是沒想到新書對士子的吸引力太大了,任何人都無法拒絕呀!”蒯良也是緊鎖雙眉。
“主公,孔明和子柔先生說得有理,我們對此不可不防呀!否則五到十年之後,我們都將無人可用。真正到了那時,恐怕不用洛陽王派兵,我們自己便會滅亡呀!”
司馬懿的話雖然有些誇大其詞,但是並非完全沒有可能,即使五到十年沒有顯現出了,那十年以後呢?總有一天會出現這種情況。
“那你們可有辦法?”曹操問。
“莫如將書局收過來……”
“此法不妥!”司馬懿剛說完,蒯良就出言反對,“書局是糜家所開,糜家乃是大漢第一大商,若是將他的書局收了,恐怕所有商家都會反對我們了。到那時失去的便不是士子之心,而是天下之心。”
“子柔先生所言甚是,新書都控制在洛陽王手中,書局本來就是空的,我們必須從新書上想辦法。”諸葛亮也不同意司馬懿的意見,那隻不過是殺雞取卵,緣木求魚。
“可是新書的印製方法我們不可能得到,還有洛陽紙,我們也造不出來,如何從新書上想辦法呀!”司馬懿也知道他的辦法弊端很多,可是他實在想不出別的辦法。
“孔明,子柔,你們有什麼好的辦法?”曹操問。
“如今的情況,只能利用皇上向洛陽王下旨,讓洛陽王交出洛陽紙和印製新書的方法,然後由皇上負責印刷,造福於萬民。”諸葛亮說。
“哈……”曹操聽了之後大笑起來,“孔明真是異想天開呀,莫說皇上的一道聖旨,就是十道聖旨,恐怕也不起作用啊!”
“這一道聖旨當然不會起作用,但是它卻可以讓洛陽王失信於天下!”諸葛亮此時面含微笑。
“失信於天下?”
“對,洛陽王不交出洛陽紙和新書的製作方法,便是公然違抗聖旨,也是不想造福於萬民,到那時,天下士子和世家定會看出洛陽王的野心。然後皇上再給洛陽王去第二道聖旨,將條件降一降,讓洛陽王每月送給濮陽皇宮一百本新書。給濮陽的大漢第四書局送二百本新書,如果洛陽王還不遵守,便讓下旨之人傳下口諭,撤去洛陽王王位!將其貶為庶民!”
“主公,孔明之言有理,到那時,洛陽王雖然擁有新書,但卻失去了天下士子之心,他就是想培養寒門子弟,沒有三五十年不會見成效。而若是要動刀兵,我們已經結成了強大的聯盟,根本不懼。”司馬懿對諸葛亮的方法大加贊賞。
“王爺,我們應該當機立斷!”蒯良也贊同。
“那誰可去洛陽宣旨?”
“有一人非常合適!”
“哦,他是何人?”曹操問。
“禰衡!”諸葛亮面帶微笑,堅定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