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當年官渡之戰,曹操在內外交困之時,採用了許攸之計,火燒烏巢,讓袁紹七十萬大軍的糧草毀於一炬,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
但是,袁紹的糧草被燒,數十萬袁軍降兵沒有糧食,若是將他們放出去,他們必然會搶劫附近的百姓,甚至攻擊官府。
無奈之下,曹操只能下令,將那些降兵活埋。這也導致官渡之戰之後數年,河北大地才被平定。在此期間,袁軍和曹軍一直都在做殊死之戰。
那麼丁偉這一次劫糧,他突襲常山,並不打算將糧食燒掉,因為這些糧草,都是袁紹搜刮冀州北部四郡之地老百姓的糧食。大多數都是今年剛剛收上來的,老百姓家中的存糧,根本不足以支撐到明年糧食收獲。若是將這些糧草都燒了,不知將會餓死多少百姓。
所以丁偉要做的是劫糧,而不是燒糧。
可是劫完糧之後,不可能將它運走,只能就地防守,這時袁紹一定會派大軍來奪取糧草,如何才能守住呢?
丁偉想到了他的重灌步兵,高順的陷陣營。
於是馬上命令高順帶著陷陣營北上,渡過黃河,進入冀州,一旦長山奪糧成功,陷陣營迅速向常山進軍。
陷陣營雖是步兵,但丁偉從初建的時候起,便把它建成了一個騎著戰馬的步兵,戰馬不是用來沖鋒陷陣的,而是用來運送陷陣營的兵士的。
對於淳于瓊把守的常山,丁偉根本就不在乎,且不說,真正的淳于瓊是不是酒色之徒,是不是嗜酒如命,整天喝的爛醉如泥。即使他全力防守,袁紹的五千兵馬,又怎會是白馬營的對手,淳于瓊再驍勇,又怎比得過趙雲,陳到,太史慈,況且他們還在暗處,所以奪下常山容易,可是要守住卻要困難的多。
到那時,袁紹肯定會調集幾乎所有的兵馬來決戰。也就是說,將決戰的戰場從趙國移到了常山,常山的勝敗,就是這場大戰的勝敗。這也就是丁為什麼一定要親自來的原因,他要與袁紹親自見個高低,分個勝負。
那麼整個形勢又變了,丁偉兵士少,卻佔據有利地形,成防守之勢。袁紹兵馬多,卻要攻堅,剛好與張遼和麴義對峙的情況相反。
只要丁偉在常山守一段時間,等到張遼和董昭突破了麴義和袁尚的防線,殺到常山時,這場大戰就該結束了。
“子龍,此地離常山還有多遠?”蘇雙和張世平離開丁偉的營帳之後,丁偉問趙雲。
趙雲就是常山真定人,又曾經做過獵戶,對這一帶的地形非常熟悉。
“主公,還有七十裡。夜晚行軍,一個多時辰便能到。”
“好,讓將士們這兩天就在這個山谷中休息,後天晚上天黑之後,開始行軍!”
“諾!”
在山谷中,隱蔽等待的時間是最難熬的,好在他們藏身的地方,比較涼快。為了不讓袁軍斥候發現,丁偉派出了巡邏的兵士,一旦有藥農或獵戶進入山谷,為了不走漏風聲,全部抓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