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半個月之後,朝廷的聖旨才到了。
在這段時間,丁偉並不著急,廖化,徐盛,鄧當三人非常順利,兵不血刃便拿下了三城,而且收獲頗豐,三城所得糧草近三萬石。
三人將糧草全部集中到了東郡城,加高了城牆,又把倉亭和昌黎兩城的兵器和守城器械也都搬來。
一切準備妥當後,徐盛又帶領一千兵士,將附近黃巾軍佔領的幾個縣進行了一番打劫,黃巾軍搶劫世家的錢糧,一轉眼,全成了丁偉的了。
共計糧草五萬石,五株錢十萬株,還有兩千金。
唯一不足的是,招的兵士只有兩千多人。黃巾降卒雖多,但大多為老弱病殘。鎮北軍招兵要求很嚴格,絕不招那些只吃糧不打仗的。
不過,以目前五千多精兵,守東郡還是沒有問題的,以後慢慢再招。
丁偉的三千五百新兵,也都是精選的。其他降卒都被劉焉殺了,這些人能活著,對丁偉那是萬分感激,訓練都很邁力,十天左右便形成了一定戰鬥力。
當然,劉焉更不著急了。廣宗的黃巾似乎與他沒有任何關系,他整天沉迷在酒色中。
聖旨的內容,與郭嘉的預料完全一樣,讓盧植兵進廣宗,丁偉兵進汝南。
劉備三兄弟執意要隨盧植進軍廣宗,劉焉就撥給他一千兵馬,沮授和張郃也帶兩千兵馬前去。這樣,盧植總算湊夠了一萬大軍。
丁偉走的時候,向劉焉去借糧草,沒想到劉焉格外大度,竟然撥給了五千石,讓丁偉高興的同時又頗感意外。
從鄴城進軍豫州,有兩條路。一條是經虎牢關入司隸,然後直接南下,進入穎川。另一條是先南下兗州,透過陳留再進入潁川。
丁偉選的是第一條路,因為陳留附近的黃巾軍還很多,兗州刺史劉岱現在只是依城固守。
而聖旨的命令是十日之內必須到達長社,因此進入司隸再南下這條路更近一些。
從賈詡送過來的情報得知,現在豫州的刺史是王允,皇甫嵩和朱儁本來各自帶者四萬兵馬,可是由於各種原因,西園八校只調動了三校人馬。
朱儁帶著助軍左校尉趙融和自己本部人馬新軍共計六千多人,剛到南陽,首戰便敗於張曼成。
沒有朱儁的配合,皇甫嵩帶著中軍校尉袁紹,右軍校尉淳于瓊,面對波才的十萬大軍,只好和王允一起退守長社。
朱儁本想前去解圍,但被南陽的張曼成牢牢的牽制住。
朝中的袁隗和袁逢聽說皇甫嵩被圍困在長社城中,萬分焦急。當然,他們擔心的並不是皇甫嵩和王允,而是袁紹。
袁紹是袁逢的庶子,但袁逢和袁隗對他的重視程度絕不次於謫子袁術。
袁紹從小就非常聰明,無論是讀書還是習武,也都非常認真,遇事很有主見,加上他長相英俊威武,甚得袁逢、袁隗喜愛。
憑借袁家四世三公的地位,他年少為郎,不到二十歲已出任濮陽縣令,在任期間,處事公正,為官清廉,贏得了清正能幹的好名聲。
漢靈帝在設西園八校尉時,在袁家的努力下,將中軍校尉的職務便給了袁紹。
對此,袁逢的謫子袁術很生氣,袁逢為了平息二子之間的矛盾,又給袁術弄了個新軍校尉之職。
正在袁家為袁紹被圍長社著急的時候,盧植傳來了捷報。這讓整個朝堂為之振奮,同時袁隗也明白了一件事,要論打仗,如今大漢最能打的應該是丁偉了。黃巾起義以來,各地都是敗退。就連大漢的三大名將,也是兩人敗退。只有丁偉,先是南下青州,擊敗聲勢浩大的管亥,平定了青州。而幽州的程遠志在丁偉離開以後才敢起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捲幽州,可是丁偉輕騎北上,以閃電般的速度擊敗了程遠志,並將其斬首。
如今鄴城大捷,雖說是丁偉、盧植、劉焉三人打的,但是袁隗明白,應該是丁偉首功。盧植和劉焉要是能打,早就打了,為何還會等到丁偉來了以後呀?
所以此次救援長社,袁隗堅決要丁偉,如今丁偉就是大漢的常勝將軍呀!
丁偉也不耽擱,立刻命令張飛為先鋒,帶領一千騎兵。他與周倉、郭嘉、呂蒙、黃敘親率兩千步兵為中軍。黃忠率一千騎兵和一千步兵押送糧草。
現在丁偉只有兩千騎兵,他用在了前軍和後軍。丁偉的作戰排兵,不像這個時期其他將帥,總是將最強的兵留在身邊,他認為,前軍和後軍同樣重要,甚至更重要。
前面的任何危險,先鋒軍總是先碰到。而糧草要是出了事,恐怕再多的軍隊也會軍心不穩,導致大敗呀。
丁偉加快了行軍的步伐,他準備在七天之內趕到長社。因為他知道,還有一個人在向長社趕,他就是典軍校尉曹操。而歷史上的長社之戰,可以說是勝得最簡單的一場以弱勝強的大戰,曹操,這個漢末第一梟雄,就是從這一戰中開始崛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