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延則達從小便立誓要統一大陸,要做天下的王,要讓整個神州的百姓都成為他的子民。
自他登基後便一直在為此而做準備,暗中擴充軍隊,培植親信,提拔武將,在各國安插探子……
即使有高於王權的力量在制衡四國實力,西涼國朝中也有許多人反對征戰擴張,但他依然沒有放棄自己的目標。
不過,朝中也有許多擁護他,主張興戰的人。懷南侯慄正明便是他的忠實追隨者和得力干將。
二人謀劃多年,終於積蓄力量,邁出了對外擴張的第一步,首要目標便是四國中實力最弱的南夏。
十七年前,南夏國經歷了一場顛覆性的內亂,皇甫家族推翻了前朝王族的統治,承繼了王權,建立了全新的南夏政權。當時的南夏新王皇甫仁欽以鐵血手腕鎮壓了前朝餘黨的反叛,肅清朝政,南夏政權才得以逐漸穩定下來。
那時,呼延則達正年少,聽聞南夏國的政變後,便暗暗立誓要像皇甫仁欽一樣,不,要超越皇甫仁欽,不僅僅只是治理好一個國家,更要成為天下的主人!
呼延則達籌謀多年,終於在皇甫仁欽薨逝後的第二年,趁小國王根基未穩之際,發動了對南夏的戰爭。
這本是一個宏偉目標的偉大開端,卻被一個不知從哪裡冒出來的小子給攪黃了。有時候,就是這麼神奇,因為一個不可預料的變數,便改變了整個戰爭的走向。
慄正明戰死,涼軍潰敗,西涼國力大損,還要面臨巨大的戰敗賠償,從此一蹶不振,統一大陸的宏偉藍圖將永遠是一紙空談。你教他怎麼能不恨?
這無法排遣的恨意,終歸得落到實處,最後便都算在了一個人的頭上。這個背鍋的,就是嶽青。
嶽青的名字,多次出現在涼軍呈送回京的奏報上,並且最後,慄正明便是被嶽青在戰場上斬殺的。
也難怪呼延則達把所有的賬都算到嶽青身上。若是沒有這個人的出現,西涼與南夏的戰爭恐怕會是完全不同的結局,如今也將會是截然不同的嶄新局面。
“滾……”呼延則達掀翻案前裝著酒壺的托盤,衝斟酒的宮女吼道,“滾!統統給我滾出去!”他寬袍雲袖一揮,把寢殿裡服侍的宮人全都攆了出去。
西涼戰敗後,朝中原本擁戴他主戰的大臣也轉了風向,開始勸阻他慎重些好,穩妥為佳。就連向來不問世事的那邊,也傳了訊息過來,警告他莫要擅動妄為。
呼延則達心中氣悶無處宣洩,身邊的人又總是不得他意,便開始酗起酒來。
戰爭結束這一年來,最開心的一刻莫過於接到嶽青的死訊。那個斷送了他偉大構想的人,終於死了。雖然他的死也不能改變如今的局面,可總算是出了口惡氣。
然而一時的暢快過後,更多的是終日的鬱悶。即使他心中再也不甘,不服,也還是不得不顧忌那邊的意見。當初他認為自己已準備充分,完全有實力可以發動戰爭,征戰天下。
可如今一朝戰敗,便失了違抗那邊的底氣。
慄正明已陣亡,他手下已沒有得力的武將,即使沒有放棄心中的目標,也是有心無力,只得將滿腔的憤懣宣洩在酒杯之中。
剛才斟酒的宮女不小心手抖了一下,將酒灑出了一滴。他便發作起來,將人統統趕了出去。此時偌大的寢殿裡,只剩下他一個人,空蕩冷清,頓覺悲慼起來。
許是喝多了酒,頭昏沉沉的,有些疑神疑鬼,他總覺得大殿裡有人在暗處窺視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