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敏誇誇其談,陳小乙點頭應和,孫大聖聽得目瞪口呆。
熟悉一個社會與融入一個社會是完全不一樣的事情,孫大聖從五指山下逃出來也就是一年,說熟悉現代社會他都還做不到,就更不用說什麼融入這個社會了。
孫大聖沒什麼情商,而現代社會極其強調情商。
在這裡,我們就必須要好好說一說這個情商了,為什麼孫大聖沒有情商。
大家都注意到了,到了現代社會,突然間全世界都開始強調起這個情商了,甚至於它的重要性有隱隱超越智商的趨勢。
無數的專家、無數的學者、無數的成功人士,他們都對情商有自己的論斷,這些人不斷地強調情商的重要性,按照他們的說法,似乎沒有這個情商,或者情商處於較低的級次,你就會在這個社會處處碰壁。
其實大家千萬不要被所謂的情商給忽悠了。
我們先說說另外一個名詞——“潛規則”。
所謂潛規則,就是埋在水面下的規則,它見不得人,卻實際存在,並且對社會秩序擁有強大的影響能力。
因為大部分的人類都本能傾向於美好,大家擁護公平正義,強調遵守秩序,於是這就形成了一種正大光明的道德體系、社會體系,這就是明規則,以至於我們的法律也要遵從於明規則來制訂。
但如果所有人都遵守規則,那麼私有利益的空間就自然小了,這自然不能滿足一些人更大的利益慾望,於是潛規則就出現了。
潛規則的出現就是為了破壞明規則,在明規則的體系上面開出一個口子,然後透過這個口子獲取自己最大的利益。
懂得擺弄潛規則,這就叫做情商。
說白了,情商就是潛規則的運用手法,為了滿足某些人獲取超規則利益的詞彙粉飾,而到了現代社會,情商已經被這些獲得了利益的人堂而皇之地擺上檯面了。
比如一個單位、某間公司,明明是競爭上崗,明明是能者優先,可往往是大家公認的能者落選,而那些平日裡只知道溜鬚拍馬、迎來送往的人卻登上高位——什麼原因?潛規則。
而當大家開始紛紛議論的時候,領導會有意無意地說上一句:“這個人的情商還不夠,還需要鍛鍊一下。”於是大家似懂非懂地“理解”了。
明白了吧,這個情商就是指你該遵循的潛規則你不去理解,不迎合,所以你的情商差了。
因為智商是大家都看得見、有得比、可以測,領導總得找個理由把你刷下來吧?於是情商就成了最好的藉口——因為這個詞能給領導自由裁量權。
吃瓜群眾一想,那個能者確實平日裡因為能幹,而給大家帶來了極大的壓力,他應當更低調一些。
於是,大家都認可他情商確實不夠。
可寶石就是比鵝卵石要耀眼啊,他得怎麼樣才能把這光芒遮掩下去?
這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例子,往大里去,情商與潛規則無處不在。
我們的新聞釋出人經常說這句話——希望日本與有關域外國家不要干預南|海局勢,我們能夠處理好自己的事情。
這裡面就很有學問、很有情商。
先說日本,釣|魚|島國有化後,我們已經跟這個“矮子”翻臉了,並且我們的實力比他強,所以我們無需給他面子,可以直接在國際上面點他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