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這條巖蜥,周辰只是簡單的處理一下,然後便小心地收了起來。
吃過早飯之後,他又將所有的容器都裝滿了水。
今天是周辰在沙漠中的第三天。
他現在的儲水,至少能夠讓他在這裡再維持兩天。
收拾完行李,周辰趁著早上空氣涼爽便啟程了。
這次挑戰他不僅要在沙漠中生存10天,還要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到達克裡雅河彼岸的達裡雅布依村。
10天走175公里並不難,但若是不帶任何食物和水在沙漠之中完成這件事,難度可想而知。
周辰這幾天幾乎是天一亮便出發,所以路程並沒有落下去。
現在有了充足的水和食物,他更是要加緊步伐。
雖說昨晚的風暴停了,在沙漠中依舊還颳著大風。
狂風裹挾著沙粒吹在人的臉上,讓人疼痛難忍。
拿出揹包中的頭盔,他將整個頭裹得嚴嚴實實。
趕路十分無聊。
周辰怕大家覺得無聊,只好挑起話頭。
指了指前方的沙丘,他開口道。
“在沙漠中行走會遇到許多大的沙丘或沙山,當遇到這種超大的沙丘時,我們一定要繞著走過去,切忌直越陡坡。”
“而且即便要過也要避開背風面鬆軟的沙地,儘量在迎風面和沙脊上行走,因為迎風面受風蝕作用,被壓得很實,比較硬,在上面行走比較容易,也省力氣,而背風面主要是風積形成的,比較鬆散,在上面行走,陷入較深,比較消耗體力。”
“如果有駝隊的話,踏著駱駝的蹄印走,可以節省很多體力。”
“在沙漠探險中,在前面帶路的人很重要,要能找出好走的路,並且採用慢行、每小時休息10分鐘的方法比較穩妥,而且若非著急的話,一天行走的距離也不要超過20公里。”
談話間,周辰又翻過了一座沙丘。
自打挑戰以來,他都記不清自己翻過多少個沙丘了。
走了片刻。
前方一片綠色的植被吸引了他的注意。
三步並作兩步,周辰快步來至植被跟前。
仔細打量了一圈,他的雙眸一亮。
“這是一棵沙棗樹,這種樹木為落葉喬木,它的生命力很強,具有抗旱,抗風沙,耐鹽鹼,耐貧瘠等特點,天然沙棗只分布在降水量低於150毫米的荒漠和半荒漠地區。”
“沙棗果肉含有糖分、澱粉、蛋白質、脂肪和維生素,可以生食或熟食。”
“在我國西北地區,人們經常將沙棗果打粉摻在麵粉內代主食,這種果實亦可釀酒、制醋醬或是製作糕點等食品。”
“沙棗不僅可以食用,也可以充當飼料,其葉和果是羊的優質飼料,四季均可餵養。”
圍繞著沙棗樹觀察了一會,周辰長嘆一口氣,有些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