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一聽,欣然允諾。
唐時風氣比較開放,他還真不介意讓士兵們在內宮駐紮一段時間。當年處死太子李建成及其子嗣、齊王李元吉及其子嗣,又把二人貌美的妃子納入宮中時,李世民固然有洩憤和斬草除根的想法,但也知道自己手段過於酷厲,很長一段時間心裡發虛,寢食難安,以致日有所思,夜化噩夢。
那時他就曾把尉遲恭和秦瓊及其一眾親兵召至宮中,以其殺氣鎮懾他想像中的冤魂。所以,李魚就搖身一變,成了尚宮女官下轄的一個太監。
尚宮局女官是正五品的女官,級別著實不低,其下轄諸男女內官則六七八品都有。其中司記、司言、司簿、司闈級別最高,六品;典記、典言、典簿、典闈則為七品;掌記、掌言、掌簿、掌闈則為八品。
其餘則為九品官了,比如典琮、司令等,李魚如今就是司令,李司令。
李司令負責禦前宣奏,就是專職負責替皇帝跑腿,傳個話兒啊,找個人啊,送個口諭啊……如此人物,當然得時時伴駕,侍奉君前。而皇帝秘密徵召了八十名勇士入宮,扮作各司各局的太監,卻把最最近身的這個職位給了他,足見信重。
李司令……很覺光彩。
李績把齊王簽字畫押的口供雙手呈遞,李魚站在旁邊兒紋絲沒動。
李世民瞟了他一眼,咳嗽一聲。
李魚抬頭,好奇地看向李世民。
李世民的眼神兒向李績身上一轉,揚了揚眉,李魚這才恍然,連忙走過去,一抬手……
一隻手接好像不對勁兒吧?李魚一隻手已經拿到了口供,之後才把另一隻手扶上去,給人一種感覺,就似那口供太沉,拿不動似的。
但李世民單手接過,展開看了一陣後,卻是手臂微微顫抖,真的有些拿不動了。
口供輕輕地飄落在案上,李世民怔忡良久,輕輕嘆了口氣,道:“朕知道了!”
李績有些不忍看他黯然的眼神兒,微微低頭道:“陛下,齊王……再三求懇,希望能見見陛下,當面請罪。”
李世民唇角慢慢漾起一絲苦澀的笑意,輕輕地道:“如今相見,莫如不見!”
李績心中也是輕輕一嘆,已經知道了齊王的結局。
如果沒有太子謀反這事兒,皇帝很可能會網開一面,對這個不孝子判一個終生幽禁。可如今又掀出了太子謀反一案,對齊王,作為一個君王,他是絕不可能手下留情了。
“傳旨吧!”
皇帝淡淡地吩咐,聲音無比地消沉。
李魚依舊毫無覺悟,直挺挺地站在那兒,直到發現李績沒有欠身領命,才醒悟到這是他的差使,急忙躬身,學著電視劇裡的太監們一樣,把拂塵一揚,結果風向不對,粘到了自己臉上。
李世民道:“李祐,貶為庶人,賜死!”
李魚心頭一顫,道:“喏!”
李世民沉默了片刻,才壓制住聲音的顫抖:“一眾謀反從犯,盡皆處死!”
李世民閉了閉眼睛:“罪……莫及家人了,其餘人等,既往不咎。”
他是謀反者的親爹,還如何罪及家人呢?自家這筆賬都算不清楚了,而且他心裡也清楚,那些大頭兵們,當真沒有選擇的餘地,所以雖是謀反大罪,此番處治的範圍,卻算是極小了。真正處斬的,不過四十餘人。
李魚暗暗鬆了口氣,欠身道:“喏!”
李世民擺擺手,李魚便往中書門下去傳旨,堪堪走出禦書房的殿門,剛到了院子裡,就有一個大太監急急走來,一見李魚,便站住了。
作為一個大太監,他自然清楚李魚的身份,所以倒不敢真拿人家當小太監使喚。他站定了身子,向李魚微微一笑,輕輕拱了拱手,道:“有勞,陛下如今,可在處理奏章?”
這是官話了,他實際上想問的是,皇帝現在心情好不好。這是宮裡人的習慣,不先了解清楚了,報好訊息有時也能拍馬屁拍到馬腿上,更不要說是壞訊息了。
李魚在宮中幾天了,對此心中瞭然,忙也站定,還禮道:“公公若無要事,此時就且莫進去了,陛下此時,心情不好,非常的不好。”
那太監聽了怵然一驚,急忙道謝:“多謝關照!”
李魚點點頭,徑去傳旨了。
那大太監佇立片刻,輕輕嘆了口氣:“陛下此時心情極差,秀女們入宮的訊息便暫且不提了吧,沒得去禦前討個沒趣。”
他搖搖頭,也自轉身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