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桃花村來說,這似乎是一件大事,村長號召村民們過來參加。
不但村民們參加了,連村民們的親戚、朋友,反正凡是預備要學做竹編的,都來了。
這是桃花村的一場盛會。
桃花村的人來到了村藝術中心門口,看著這個三層樓的建築,真的是像做夢一般。
竹編産業讓他們致富了,現在他們村裡有接不完的活兒,還必須擴大生産才行。
村藝術學習中心,就是要他們這裡的老師傅們帶徒弟,把桃花村的竹編手藝流傳出去。
現在,別的很多老手藝,都面臨沒有人傳承的問題,他們桃花村,不但可以讓他們致富了,還能讓他們帶徒弟。
簡直像做夢一般。
來的一些親戚朋友們,也紛紛感覺到,桃花村現在不一樣了。
不但老手藝可以賺錢,現在全村又在翻修,別說將來旅遊生意怎麼樣,哪怕就是像這樣全部翻新,人住在這裡也舒服啊。
看看桃花村那些已經建好的房子,又想想自己村裡那德行,多少人心裡都酸溜溜的。
自己要是是桃花村人就好了,那不就也趕上做新房子了嗎?
在一陣議論紛紛中,幾輛車緩緩駛入了桃花村。
路不是很好走,修路還進行到百分之幾而已,路基本上還是原來的路。雖然表面都鋪上了石子,車輪不至於陷進土裡,但因為前一陣雨雪的原因,一路開過來,車輪還是糊滿了泥。
幾輛車自然是江謙為首,帶著他的幾個老夥伴們了。
除了他們之外,還帶了一個媒體採訪團過來——以江謙和他幾位老朋友的名氣,邀請一個採訪團,自然不是什麼問題。
這是省電視臺《藝術下鄉》欄目的採訪組,雖然沒有多少收視率,但好歹也是正兒八經的省級電視臺節目。
今天這裡多位藝術家們,共同為桃花村的藝術學習中心作開業致辭,也算是藝術界的一件盛事了。
開幕詞由江謙說,老藝術家很高興,這算是他晚年做的一件大事了,能辦到如今這樣的規模,他也很高興。
尤其是現在還沒有開張,就已經預先收到了不少的徒弟,等過完年後,他自己的徒弟再轉過來,就真的有模有樣了。
學好竹編,學好木雕,二者再結合一下,打造出全新的藝術品,最好是能形成市場效應,能以一種生態性的方式延續下去。
這就是他的全部想法。
按理說,這樣的開張應該到年後了再安排,在臘月間裡就弄這個,顯得有點著急。
但是他還是就這樣做了。
他老了,不知道能不能看到藝術學習中心繁盛的那天,不早一點怎麼行?
臘月天開業致詞也挺好。
把今天過了,學習中心的內務事,就可以著手開始了。
等年一過完,正式可以走入正軌,一天都不耽擱。
人老了,卻比年輕人更講時效性。
他帶頭發表了後,接著再是他的一眾老夥伴,一個個接著發表。
大家其實並不是同一個行業的,但是認識久了,不同行業的人卻更有話題,可以一起交流各行各業的心得。
幾位老藝術家都紛紛發表了感慨,希望自己的行業也能有這麼紅紅火火的一天。
溫雪沒別的可拍,今天的盛會,自然也直播了。
接著,到了重頭戲。
盧老是微雕大師,贈送了一件骨雕的《戰船》給藝術學習中心,寓意學習中心猶如登上戰船一般,勇往直前。
吳老是團扇工藝大師,贈送了一件《富貴園》的團扇作品,給藝術學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