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費?”孫琪玥不解。
吳曉輝點頭,“對啊,我是從大學就在那邊,到現在已經在那邊待了七年了,要是就這麼回來,總覺得那七年是不是就打水漂了。”
七年?那確實是蠻久的!“那你為什麼回來?”
“身體出現了一些問題,你也知道那邊的醫療情況,所以就回來調養了!”吳曉輝苦笑。
許多人吹噓過歐美國家的醫療情況,但對本地人而言,所謂的醫療好就是你不能生病!
家庭醫生,是一些小診所的醫生接收的固定家庭,一般平時的工作就是會做定期檢查,如果生了不嚴重的小病,會給開藥方,去藥店買藥,而藥的價格就非常貴,因此通常華人家中是常年自備一些常見的藥。
另外,一旦真的生了嚴重的病,或者突發意外,這就是非常糟糕的情況了,這就意味著你有可能無法及時得到救治,這也並不是醫生不想,而是他們的醫療人員太少。
這種等待許多在國外生活過的人都有各自的經驗,孫琪玥的朋友就有不少吐槽過的。
例如,讀研那會,她一個同學就抱怨過,這個同學當時酒後吐血,去了急診,在急診等了七個小時,這位同學的家人都給護士跪下了,護士也沒有管,直到七個小時後,過來簡單檢視了一下這個朋友,給他開了兩片止疼藥,就讓他回家。
再例如,她曾經在電梯裡聽到一個華人老奶奶說自己檢查出來得了白內障,結果看專科大夫排到了三個月以後,她當下就定了回國機票,準備回國治療。
又例如,她有一個特別好的姐姐突然得了白癜風,右眼的眉毛和睫毛都已經開始慢慢變白,眼部面板出現白斑,她去找家庭醫生,家庭醫生給安排了專科醫生,看專科醫生就等了半個月,而專科醫生給她安排的治療是在四個半月之後,但這種病情拖下去只會越來越嚴重,尤其是這種問題還出現在臉上。這位姐姐也是回國治療,國內面板科醫生當下就直接安排了21天的療程,一個月後再看到她,她已經完全康復了。
這種事情生了病回國治療的事例在國外十分常見。
之前關於加拿大醫療還上過熱搜,有一位母親哭訴自己得了癌症,本來可以活,但活生生被拖成了晚期。
因此,對於偶爾看到國內有些人說羨慕國外醫療,或者產生醫療衝突時,孫琪玥總是冷冷一笑,她覺得就該讓這些醫鬧的人在國外生活一下,讓他們體會一下什麼叫絕望,這些人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那你現在怎麼樣?”孫琪玥禮貌的問候。
“現在挺好的,我剛回來的時候,做了一個全身體檢,我媽看到檢查報告差點就哭了,因為檢查報告上我哪哪都有問題,我媽說我在國外這幾年是想把自己弄死!”吳曉輝自我調侃,“那時候就給我找關係,非要送到北京來治療,說北京的醫院好,有助於我恢復。”
孫琪玥很理解他媽媽的感受,她剛回來的時候也做過一次體檢,有一些指標不怎麼好,她媽也這麼說。“父母都是比較關心沒辦法在身邊照顧的孩子。”
“是啊,我那時候比較喜歡打籃球,就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畢竟打籃球是很容易受傷的。
“男生好像都喜歡打籃球。”
“是吧,那你喜歡嗎?”
……
兩個人竟然越聊越投機。
孫琪玥已經把所謂的打分完全拋之腦後了。
吃完飯。
“這頓飯你吃的怎麼樣?”吳曉輝露出笑容。
孫琪玥也笑道,“挺好的。”
不過只是相對於普通的朋友而已,他們倆並不來電。
吳曉輝招來服務員打算買單。
“aa吧。”她本身也沒有打算讓對方付錢。
孫琪玥認為,只要自己對對方不感興趣,就不該讓對方給自己花錢,自己又不是差那點錢,既然沒意思,那就趁早了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