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聞是娛樂圈慣用的炒作手段,只要是未官宣戀情就可以利用緋聞宣傳一波,這種方式比作品更容易提高國民認知度。
“孟哥,這個宣傳策劃不是挺合適的嗎?為什麼要去掉啊?”實習生小喬十分困惑。
孟凡超接過他手裡的策劃看了一下,“哦,奕哥不喜歡炒作緋聞,這個節目的後期向來喜歡搞事,所以暫時不考慮。”
“可炒作緋聞不是也挺好的嗎?”別的藝人都是不斷為自己找話題,怎麼到了王梓奕這裡就不同了?
“咱們的客戶是藝人本身,咱們是要儘量滿足客戶的需求,如果藝人想要增加認知度,那麼炒作是比較不錯的辦法,或者找營銷號進行宣傳操作,這都是很不錯的選擇。但我們的客戶並不固定,隨著客戶知名度的提高,他們對自己話題的要求也會改變。”一開始是為了火,火了以後就有權利自己做決定。
小喬還是有些懵懵懂懂,“可是像是我們在公司,公司並不會像工作室這樣考慮藝人的感受。”
“如果你想跟藝人長久的合作,做好多參考藝人自己的想法,再結合自己的專業進行互補,不要盲目的利用自己的辦法幫藝人宣傳。圈裡藝人人設翻車的不少。”有些知名度很高的藝人都是因為經紀人的操作導致路人緣驟降,這對藝人來說是很大的打擊。
“孟哥,你這個說法跟咱們公司前輩的說法相差好大。”公司裡的前輩跟他們說的是,藝人很多都是自負的,對自己沒有正確的認知,他們總想著一夜爆紅,因此永遠不要對他們抱有太大的希望,經紀人就該按部就班為他們接工作搞宣傳。
孟凡超很無奈,“這也是我之前並不想帶你們的原因,我能出圈也是個特例,與絕大多數人不同。”
經紀人一般都需要圓滑世故一些,大多數經紀人出圈都是在35歲以後,因為這個年紀的經紀人對圈內有比較全面的瞭解,捧紅了幾個藝人在圈內小有名氣,也積攢了比較廣闊的人脈。
這人脈在圈裡是非常重要的,不光可以幫助藝人提供更多機會,也會在藝人出事時能有人脈聯絡到記者,將事情壓下。
孟凡超對自我有著比較清晰的認知,他能出圈倚靠奕哥這棵大樹,奕哥確實是天生就適合舞臺,無論是在劇本綜藝的挑選,還是對音樂犀利的眼光,奕哥都能走在最前沿。相反,他更像助理,一直在配合奕哥選擇。
正因此如,他的經驗就是聽藝人的話。
很多人羨慕他的好運氣,卻不知他最擔憂的就是這種好運氣。畢竟實力才是一切,運氣遲早是要用完的!
小喬有一點好奇,“孟哥,為什麼很多藝人火了以後都不喜歡炒作?”
“火了以後粉絲也就多了,藝人不需要做什麼就能輕輕鬆鬆上熱搜,如果再去炒作,就容易物極必反,引起粉絲的反感,這個時候最需要的就不是話題,而是作品。靠作品說話,才是藝人的最終目的。”
其實藝人也是沒有辦法,誰不想專注於作品,誰會喜歡炒作?
可這有什麼辦法,不火的時候藝人哪有選擇權,那會兒需要藝人自己去尋找劇本,酬勞低的可憐,還得跟公司分成,好不容易得到的角色也很容易會被其他帶資進組的藝人搶走,基本上這個時候的藝人只有被挑剔的份。
火了以後自然就不同,劇本大把的往面前放,酬勞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翻倍上漲,得到的角色如果被人搶戲,不用藝人自己出馬,粉絲直接開掛,只有想不到,沒有粉絲做不到的。
那些試圖拉著藝人炒作的也不敢明目張膽,誰讓粉絲人多勢眾,一兩個粉絲有意見也就罷了,就怕群起而攻之,那就慘了。
“那奕哥這次是作品宣傳,也不打算炒作一下嗎?我看製片人似乎有這個意向。”增加作品曝光度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