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吃過早飯等到老李頭把家裡收拾好, 賀綏就跟著他一起去找海神婆, 李海生跟吳牧陽同行, 吳牧陽就是小牧的全名。
這個名字可以說跟小牧本人十分契合, 老李頭說這還是村長吳老頭去請海神婆取的名字。
海神婆並不是特指一個人,而是一種類似於神婆巫師的統稱。
海神婆也算是沿海這邊特殊存在的一種職業,傳說海神婆是由海神選中的通靈人。
海神婆也可以傳承衣缽,但是需要在一定年齡之後向海神請示,如果傳承人被選中了, 眉心會出現一枚黑痣。
不過被選中的人也不會特別多, 很多沒被選中的, 就自己在眉心點一顆黑色的痣, 也就算是自己入了這個行業。
不過現代社會發展太快了, 很多自己就是海神婆的人,並不願意讓自己家的晚輩做傳承者, 再加上海洋被人類不管開發利用,所謂的海神也沒出現過了, 所以這個職業漸漸沒落, 直到現在也就鈎鰳村這種比較偏僻的地方還有海神婆。
“龔神婆是被選中的人, 她知道很多關於大海以及海神的事, 當年我們出海打漁都會帶上祭品去請求看日子,每次都很準。”
老李頭在路上的時候一直在說海神婆的事。
龔神婆原本就是個四十多歲孤寡無依的婦女, 後來因為被人誣陷偷東西,扭送批、鬥,龔神婆跳了海, 結果三天三夜後又回來了,眉心上還多了一枚黑痣,獨自一人搬離了村子,只在一處偏僻的懸崖邊找了個洞xue獨居。
那時候還是建國初期,根本沒人敢搞封、建迷、信,龔神婆也並不說自己海神婆的身份,不過村裡老人都知道,對龔神婆也恭敬維護。
別人願意幫她,龔神婆也會私底下幫那些人避開一些禍事,等到改革開放風氣沒那麼嚴肅了,龔神婆就被幾個交好的村民幫著在鈎鰳村邊上的一片平坦處修了個石頭房子,還幫她開了一小塊地。
龔神婆從此以後就這麼住下來了,對鈎鰳村的村民也更加親近。
“這麼算起來,龔神婆的年紀多大了?”
賀綏聽著老李頭的話,在心裡算了算,發現年紀好像有點大了。
老李頭哈哈一笑,“那時候還是64年,算起來今年龔神婆剛好就要滿一百歲啦!”
百歲老人也就算了,可龔神婆如今依舊是一個人獨居,生活完全能夠自理,屋前當年那些村民給她開的地還能種上小菜,這就很難得了。
可以說龔神婆是鈎鰳村這一片的一個傳奇人物,可惜龔神婆為人愛憎分明,當年害她的就是普旯村的人,這些年普旯村的又是一大毒瘤,十幾年前普旯村連續死人,村民也來跪著求龔神婆出手相助。
可惜龔神婆不為所動,只冷笑一聲說是他們祖輩做下的孽,子孫後代又不積德,已經是一群爛到根子裡的人了,該是自作自受。
普旯村的人被龔神婆說得邪火頓生,當天晚上居然有人拎了油桶想要來燒龔神婆的房子,可惜走在路上那幾個人就消失了,第二天就被海浪沖回了死人口。
“反正那事兒鬧得挺大的,很多人都說是龔神婆用邪術害人,其他村的都不敢再來找龔神婆了,就我們村的人不信。”
老李頭還說自己小時候龔神婆還給他們這群小孩兒吃過糖呢,那年頭的糖,多稀罕啊,老李頭一把年紀了都還記得那個甜滋滋的味兒。
“我們村很多上了年紀的婦女,生娃娃的時候都是龔神婆接手的,孩子生病啦受傷了也是找龔神婆,我記得小牧爺爺小時候腳上被貝殼豁了個大口,哭得氣都回不過來了,龔神婆哄著他吃糖,然後用手點了什麼水唸了唸咒語,往老吳腳板上一拍,那嘩啦啦直流的血就止住了。”
小牧倒是第一次聽自己爺爺小時候的事,聽得津津有味,此時順口感慨,“怪不得我爺爺三天兩頭就叫我去龔神婆家裡送東西,奶奶也是,燒個好菜就要送去。”
或者說全村如今還活著並且還留在鈎鰳村的老李頭同齡人都有這個習慣,趕集的時候多買點肉啊菜的,生活用品也會順帶多買點,時不時的就給龔神婆送過去。
李海生倒是沒什麼印象,不過曾經回村裡,也被爺爺帶去給龔神婆看過,最後一次龔神婆還勸李海生倒父母把李海生留在村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