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的直白一些,人也是動物的一種,難免會對同類的死亡而産生恐懼的本能。
這就跟殺雞一樣!如果你養過雞你就會知道,在你當著一群雞的面殺掉其中一隻雞時,你會發現整個雞群都會表現出極大的不安與焦慮。而且那些平時一見到你就圍著要食物雞,在這個時候都會有意無意的跟你保持距離。
作為一隻雞,主人明明是跟它很親近的人,主人殺的也不是它自己,可它為何會躲避你呢?
因為它們知道你殺雞了,你此時在它們眼裡,就是個劊子手,就是令人恐懼的代名詞!
這就是動物對同類死亡而産生的恐懼本能!
人也一樣,如果你不知道面前的這個人殺沒過人,你還會覺得這個人身上有很冷,甚至讓你恐懼嗎?
答案是否定的,你不但不會對這個人恐懼,如果這個人表現的很溫和,或者說讓你看著很面善,你可能還會跟他攀談幾句,聊得開心了,搞不好還能成為朋友也。
可一旦你知道面前的這個人殺過人,甚至殺過很多人之後,無論這個人平時表現的怎麼溫和,無論這個人的外形多麼的有親和力,你都會本能的感覺很畏懼。
這是為什麼?
其實這就是一種先入為主的心理特性在作怪!因為在你的潛意識裡,你面的這個人已經是兇殘暴力的了,此時的他,在你內心中的既定印象就已經成型了!這將導致無論他做什麼,或者不做什麼,你都會條件反射的感覺這個人很可怕。
這種既定印象一旦成型,想要扭轉是很難的。咱們打個比方,這就好像你知道有個人是小偷一樣!你一旦知道這個人有過偷竊行為,在以後你和他的相處中,只要一丟了東西,無論有沒有證據,你都會本能的認為是他偷得。更甚至當你有點什麼貴重物品的時候,你都會本能的不想讓這個你心目中的賊知道你有貴重物品。
這就是俗語中的:偷一次,當百次。
道理都一樣,偷一次,當百次。殺一次,也可以當百次的。那麼殺四次呢?那我不是“殺人成性”或者“殺人如麻”是什麼?
很顯然,此時他們對我的既定印象也一樣!他們肯定會想,劉東這個人殺過四個人,估計都殺順手了,大家還是離他遠一點吧,免得哪天被他殺掉。
對於這種誤解與畏懼,我感覺很無奈,也很頭疼。
其實我也可以選擇像去年那幫老兵中的個別人一樣,幹脆就無視這些新兵蛋子!他們愛咋咋地去唄,迴避就回避,畏懼就畏懼,我一個老兵,我一個副班長,他們的態度對能我有産生什麼負面影響?
可那是去年!去年老兵多,新兵少,老兵跟新兵如何處理關系都無所謂,反正到最後新兵都要融入到老兵的群體中去!
今年形勢不同了!在今年這種新兵極多,老兵卻又極少的人員構成中,可不是新兵要融入老兵的群體。事實跟去年正相反,是我們這些老兵要融入到新兵的群體中,否則就極容易在這個新兵為主體的集體中被孤立!尤其是於一名班副來說,如果無法融入到新兵群體中,我幾乎就無法有效地開展工作,更不要提擔任班長與戰士之間粘合劑與潤滑劑的角色。
那麼在這種被大多數人誤解與畏懼的情況下,該如何才能融入到這個集體中呢?答案只有兩個字:溝通!
我很清楚,如果想和這些新戰士打成一片,我此時要做的,或者說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要做的,就是溝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