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芝道:“我們此次前來除了捉拿李賢交給丘將軍之外,另外還有一件要事,那便是三年前我麾下十幾名姊妹奉命執行任務,卻無故失蹤,這件事一定要查清楚,活要見人,死要見屍。”殘月等人齊聲答應著。
居仁堂這邊,這兩天又來了許多人,廢太子李賢對每一位來援的江湖人士都熱情接待,渥發倒履,禮賢下士,有“賽孟嘗”之稱,眾人在聚義廳中談論國事,對李賢無辜被廢,俱都扼腕長嘆,憤懣不已,都勸李賢組織義軍,數武氏之罪,傳檄天下,登基為帝。
李賢卻以為此事殊不容易,他心裡根本沒有這個想法,自己本是名副其實的太子,繼承李唐基業也是理所當然。只因平日讀書之餘,喜歡與手下排兵佈陣,被奸人誣告謀反,且搜到幾百副兵刃器甲,至今蒙冤未雪。
若是此刻再起義軍,便將謀反之事坐實,到時候武氏出師有名,這些江湖人士儘管武藝高強,然而其中並無大將之才,兵力又與朝廷太過懸殊,自然必敗無疑。是以他廣邀天下武林人士,只是為了自保,除此之外,便是年輕任俠,想結識結識江湖上的英雄豪傑。
他這番心思,也只有身邊幾個親信知道。其餘的江湖人士,千里趕到房陵,卻都是抱著一顆拳拳赤心,籌謀起義大事而來。
這會兒,受邀的中原武林人士基本上都派了代表與門下弟子前來,另外還有許多慕名而來者,幾百人濟濟一堂,蔚為壯觀。李賢身著布衣長袍,雖是書生打扮,卻不失王孫貴氣。在親信周敦的陪同下,來到聚義廳中,眾人見到李賢太子,掌聲雷動,李賢走到上首主位落座。
左首依次是武當白雲道長、黃山天都派掌門玄鶴子,九華山清虛散人,鐵拳門掌門鐵毅;右首依次是丐幫幫主封巔,少林笑面頭陀妙湛禪師、華山女俠梅傲霜、神劍山莊莊主獨孤一方。各帶弟子數十名,站在一旁。再就是風雷掌軒轅夔、玉面藥叉慕青蓮、黑白雙俠白千劫、黑百變等人,也俱都邀了幫手前來,其餘慕名而來者皆安置在聚義廳外,鐵嘴張三也易容其中。
一陣喧囂過後,李賢升座講道:“庶人賢黜居巴州,僻處房陵,於今春秋二度矣。原為佞人構陷,誣以懷逆,受此無妄之災,沉冤未得昭雪,空懷憤懣之心。忍看偽後臨朝,酷吏當道,李唐皇室,屠戮殆盡,每思及此,未嘗不痛心疾首也。頃聞傳言,左金吾丘神績奉詔遣派爪牙,欲擒庶人進京,賢此去生死不足惜也,恨不能見偽後還政唐室,是以耿耿不能成寐,屈諸位英豪於庶人舍下,共商退敵之策。”一語甫畢,眾人俱都扼腕切齒。
當下廳外便有幾人大聲道:“反了!反了!”瞬間起鬨之人越來越多,百餘人同聲喊道:“反了,反了。”
白雲、妙湛是武林耆宿,威望極高,見李賢太子面對這些江湖草莽,依然謙遜有禮,暗自點頭讚許。
過了好一會兒,眾人這才安靜下來。白雲道長這才問道:“太子是想起兵稱帝呢,還是想先退眼前之敵,徐圖進取?”
還未等李賢回答,驀地裡嗖的一聲,一面黃旗自門外飛來,牢牢釘在書有“聚義廳”三字的牌匾中央。
還沒等眾人反應過來,只聽凌空一聲清斥:“大膽李賢,竟敢聚眾謀反!”話聲未落,五名紫衣女子自院外飛落在庭院中央。李賢一見黃旗上彩鳳祥雲,便知她們是奉旨前來,心中惶恐不安,連忙趨步走出廳來。眾人見驟生變故,太子李賢又如此害怕,也都隨後出廳。
只聽那叫紫芝的女子大聲喝道:“庶人李賢,你可知罪?”李賢戰戰兢兢地道:“不知聖使前來,有失遠迎,還請恕罪。”
紫芝重又喝道:“僅僅如此麼?既然你佯裝不知,那就讓我來告訴你,你懷逆謀反,論罪當誅,蒙聖上懿恩,免去死罪,廢為庶人,沒想到你仍然不思悔改,期間屢次結交逆賊,意圖謀反,如今事實俱在,你還不認罪麼?”
周敦忿然說道:“太子焉有謀反之心,在場各位都是江湖上的朋友,只要朝廷不咄咄相逼,我們也就相安無事。你們若想捉拿太子,先問我手中之劍答不答應?”說著便將懸掛在腰間的寶劍抽將出來,這柄尚方寶劍,劍柄劍身都是渾金打造,劍鞘之上鑲滿寶石,原是高宗皇帝賜予太子李賢的,後來李賢見周敦多次護主有功,遂轉贈與他。
眼看劍拔弩張,便要動手,李賢連忙制止,對周敦道:“且看她們來意如何再說,要是動起手來,我們也不能束手就擒。”
紫芝見周敦拔劍向前,也不慌張,將手連拍幾下,大聲道:“現身!”霎時間,嘩啦啦一陣響,只見屋頂與兩邊牆院之上站滿了黑衣蒙面女子。
紫芝道:“李賢,老實跟我們走吧,動起手來,萬一有個閃失,那就大大不妙了。”
笑面頭陀妙湛禪師哈哈大笑道:“就憑你們幾十個女子,便視我們這些中原武林人士有如無物,也忒小覷了我們了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