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樞密、王尚書,你們也即刻調集分散出的精銳之師,向杭州附近集結,以拱衛京師。”
呂將、王寅起身領命。
“方相,這段時間你無論如何也要籌集到三十萬兵馬至少三個月的糧草,以備我軍與宋庭官兵決戰之用。”
“臣盡力而為!”方肥硬著頭皮答應下來。
“那好!各位準備去吧!”方臘揮揮手。
眾人便照著宮庭的禮儀退出英武殿,然後消失在雨幕之中……
……
秀州,嘉興城北二十裡地,枯草已被人馬踏折,整片的荒地顯得光禿禿的樣子。諾大的荒地之上,兩軍對壘而列。
這兩軍自然是王稟、楊帆所率領的三萬西軍,以及正在攻打嘉興的方七佛部義軍。探得朝庭三萬官兵馳援嘉州而來,方七佛不敢大意,他一邊令二萬義國繼續圍城,一邊親率五萬兵馬趕到城北二十裡處迎敵。
兩軍皆知此戰不可避免,故而在斥候探得對方動向之後,雙方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這片荒地作為決戰的戰場。
雨後的野外空氣濕潤,略帶一點暖意的春風吹得戰場之上的旌旗獵獵作響。
雙方的戰陣相距離約有百米左右。方七佛這邊因為兵力佔有絕對優勢,故而他擺出了一個雁形陣。這是一種攻擊陣型,陣型的左右兩翼向前梯次排列,形成一個“v”字形,就像猿猴的兩臂向前伸出一樣,非常利於包抄迂迴。
而王稟這邊也不敢託大,在兩軍遭遇之前,楊帆一再告誡他方七佛部的義軍要比先前的那些散兵遊勇難對付得多。初次與真正的義軍對陣,王稟選擇了一個防守型的“八門金鎖陣”來與近一倍於自己的敵軍周旋。
據傳這“八門金鎖陣”乃是諸葛亮根據“奇門遁甲”中的八門方位、星象、地形等因素所制定用於戰場上的戰陣。這個陣法的大名楊帆在後世的《三國演義》之中曾經聽說過。不過,此時那《三國演義》還未流傳於世,所以這“八門金鎖陣”還只是存在於朝庭的《武經總要》之中,只被少數的高階將領所掌握。
這個陣法楊帆在後世的電視劇中曾經見過,不過電視劇的拍攝可沒有這三萬兵馬來得壯觀。無論是電視還是小說,皆對這陣法描述得玄之又玄,但此刻立在大陣中軍之位的楊帆卻發現,這陣法其實就是將這三萬大軍分成一個個的戰鬥小組,然後將這些小組按照固定的距離圍繞中軍擺成一個圓陣。如此一來,陣中計程車兵不但可以小組之中人人互應,而且小組與小組之間也可呼應,這就在戰鬥之時形成區域性的優勢兵力。而且這些小組是按規律不停地移動的,這就把闖入陣中的敵兵絞亂成一個個的單體,失去了團隊配合,這些單體自然難是陣中那些小團體的敵手。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兩軍對峙如山,皆在積蓄力量,準備一鼓作氣,贏得先機。
“咚咚咚……”鼓點由慢而快。
殺聲頓時震天地響起,率先動起來的是方七佛的義軍。
“哈哈哈!”看到方七佛終於開始進攻,王稟仰天笑道,“便是西夏韃子的鐵鷂子外加精銳步跋也奈何不了我這‘八門金鎖陣’,這幫逆賊難道想憑那幾匹劣馬還有一群烏合之眾便破了我這陣法?傳令!準備迎敵。”
身邊的傳令兵打出一個旗語,三萬西軍便節奏統一地一邊喊起了號子。
“千萬不可大意!這方七佛是懂些兵法的。”楊帆一邊用望遠鏡觀察著義軍的陣形,一邊朝王稟提醒道。
王稟此時也拿瞭望遠鏡在觀察著:“不錯,這方七佛確實不同於之前在蘇州遇到的賤軍將領,他這雁形陣倒是將他兵力佔優的優勢發揮的淋漓盡致。不過,你看他們這陣型略有散亂,士兵的步伐也略有虛浮,顯然是沒有經過多長時間的訓練。哼哼,更關鍵的是,他們這裝備不倫不類,單打獨鬥還說得過去,若是擺陣,當真是東施效顰了。大人放心!他們便是人再多,沖入我這陣中,也只有被屠殺的份!”
“將軍所言有理,不過這些人中也有些綠林高手,你看,那中軍前鋒,領將名叫吳邦,綠林外號‘鐵鐧金剛’,左軍領將名叫鄧元覺,綠林外號‘如光寶來’,而那右軍領將則是石寶,綠林外號‘追命流星’。這三人武功甚強,其麾下也不乏技藝在身的亡命之徒。所以將軍莫要過於輕敵,免得有過多的兄弟因此而死於非命。”
王稟正色道:“大人提醒的是。樞密院統計局的江南站,也將賊軍中的將領資料給了我一份,大人所言這三人的確皆是以一敵十之人。本將這便安排軍中好手,專門對付他們!”
楊帆點點頭,繼續拿瞭望遠鏡觀察著義軍的行動。
急促的鼓聲越來越響,兩軍的距離漸漸拉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