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眾位大人到各衙門安頓,等京中局勢穩定下來,再送他們回家。”楊帆朝魯智深令道。
在刀槍的威脅下,眾大臣不敢再反抗,他們嘆著氣,低著頭,便要隨衛兵們向殿外走去。
“等等!本官還有話說!”此時有人卻回過身來,朝楊帆道。
“秦大人……哈,你有何話說。”楊帆看時,卻見發聲者乃新任禦史中丞秦檜。
“本官向來主張堅決抗金,反對和談。既然楊大人亦是持此觀點,為何不允許我等為朝庭盡些綿薄之力?眼下太上皇剛剛複位,也正值用人之際,楊大人這樣將滿朝文武一棍子打死,於抗金大局有何益處!”
“是啊!駙馬爺如此不分青紅皂白,實在是讓人寒心!”少數的主戰派官員也附和著秦檜的說法。
“諸位想為抗金出一分力,楊某自然歡迎,等有用到諸位的地方,本官自然會派人去請。”楊帆仍是不為所動。
秦檜聞言臉上閃過一絲失望的神情,卻又故作灑脫地回道:“如此,我等便靜候楊大人的差遣。”
楊帆盯著秦檜,冷笑道:“抗金之事,本官可不敢勞駕秦大人,還是請秦大人安心地歇著吧!”
秦檜臉色瞬間鐵青:“這是為何?還請楊大人給個解釋。”
“沒什麼解釋,要是非要找個理由的話,那便是——莫須有!”
“‘莫須有’,這算什麼理由,楊大人你這是欺人太甚!”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秦大人心術如何,楊某看得清楚。”
秦檜臉色變幻,咬牙道:“好!好!本官樂得清靜……”
“嗯,清靜些好,省得成為民族罪人。”
“走!走!”魯智深見秦檜還想磨嘰,有些不耐煩地喝道。
秦檜還有眾臣無奈,只得被看押著前往楊帆為他們尋好的住處。
“宮內之事算是搞定了,通知宮外按計劃行動吧!”看著眾臣離去,楊帆朝手下令道。
……
日光變得明媚起來,隋堤的楊柳樹上,完成了蛻變之後的知了,振動羽翅發出聲聲歡快的蟬鳴,時不時地鍥入河堤之上那沸沸揚揚的議論之聲。
“太上皇複位,改元共和……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告示上不是說得明白嘛,皇上巡幸江南去了,將皇位還給了太上皇……”
“唉!巡幸江南,還不是怕金人攻破京城南下避戰去了,趙家的這對父子還真是如出一轍……”
“是啊,都指望不得,前年之時還希望太子繼位能一振朝綱,可一年下來卻是換湯不換藥,那些新貴大人們還不是些只會和談的懦弱之人,像李綱李大人,種師道種將軍等人還不是被貶出了京城……”
“太上皇複位,不知朝堂之上又是怎樣的一番風雲變幻……”
“聽說已經塵埃落定,駙馬爺擔任京城留守,京中一切事務皆由他掌管,最新訊息是,他成立了一個軍管會,暫時取代朝堂各部,現下這軍管會正在太學之中招募志願之人,共舉抗金大業。”
“這麼說,新皇他是決心與金人對戰了……”
“是的,駙馬爺所發的第一條命令便是從即日起京城交由軍管,這是要與金人決一死戰的架勢。而且我說聽,軍管之後所有擅言和談者,一律按擾亂軍心處置,朝堂各部的那些老爺們怕是倒了黴了,李綱李大人、種師道種相公馬上也會奉命回京……”
“如此甚好,咱們大宋總算能硬氣一回了。”
“現下太學之中可是熱鬧得很,咱們何不去看看,說不定也能謀個差事,為抗擊韃子出點力氣。”
“正該如此!”
……
太尉府,何灌接起了他仍任禁軍統領的聖旨,心中不知是喜是憂。喜的不但是宮中巨變之後,他並未受到沖擊,而且此時整個朝堂權力幾乎全部回到他們武將手中,沒有了那些文人的掣肘,他們抵抗起金人來更加順手。而憂的是,宮中巨變之後,定會有人前來拉攏他站隊,到時他該何去何從?是站新皇這邊,還是站先皇那邊……
作為趙桓提拔而起的官員,何灌想來想去總覺忠義有些難全。最後他便幹脆不去再想——武人麼,保家衛國,馬革裹屍才是職責所在,其他的多想何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