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佶向來好脾氣,對於耿南仲的責難,他也不怒,卻是嘆道:“唉!皇帝——哦,現在應該是太子了——已經下了江南。這不,臨走之前又將這攤子甩給了朕。你們啊,都是你們這幫廢物,擋不住金人的腳步,逼得我們父子兩人輪流來守祖宗的這點基業。”
耿南仲聞言一時無語:之前趙桓的確是不止一次欲要避戰,只是被眾臣阻攔了下來。眼下他效仿自己老爹撂了攤子,是極有可能的事情。耿南仲見殿內一片沉靜,環顧前後卻是發現許多大臣已經相信了趙佶所言的樣子。
但已經得到楊帆控制皇宮訊息之人,自然不會相信趙桓會輕易讓出皇位。唐恪見耿南仲無言以對,便出列道:“臣聽聞昨夜有賊人攻入皇宮,不知皇上還有太上皇可曾受其挾制?”
這話雖未明言趙桓退位是被迫而為之,但意思已到,眾臣禁不往又議論起來。
“啪!”趙佶一拍龍椅,止住下面的竊竊私語之聲,“是誰聽信謠言說有賊人進宮?哼!你們這幫廢物弄得京城禁軍分崩離析,宮裡還有多少防衛力量,難道你們不清楚?朕重掌皇權,難道指望他們來保護朕?昨夜是朕下的聖令,讓駙馬帶私兵進宮,保護皇宮的安全。這居然讓你們說成賊人進宮,若真是賊人,朕豈會安然坐在這兒?真是廢物、白痴!”
趙佶一陣怒噴,卻是將楊帆帶兵進宮的舉動給合法化了。不明內情的大臣禁不住點頭稱是,聰明一點的,已隱隱猜出宮中定是發生了劇烈的權力爭鬥,而勝出者乃是原太上皇趙佶。當然像張邦昌、唐恪等人也已然明白過來:楊帆的確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可這天子不是趙醒而是趙佶,或者說趙佶根本不用要挾,他本來就希望自己恢複對皇權的掌握,楊帆這樣將他抬出來,他估計樂得接受。
而最令他們失望的是趙桓——做為皇帝,無論如何你要硬氣一點,怎麼就這麼輕易就範?這讓下面擁護你的大臣如何扭轉局面?
“話說回來。”趙佶壓壓火氣接著道,“就你們一幫廢物是斷不能抵擋得住金人的進攻的。你們居然會白痴到相信金人會與我們大宋和談,更可恨地是竟然要拿朕的女兒去討好金人!你們還有沒有……那個……卵蛋!我大宋男兒的臉全被你們丟光了!”
趙佶極少口出粗言,今日顯然是被茂德帝姬之事氣壞,眾臣於此事畢竟心中有愧,皆低頭不語。
“罷了!眼下金人大兵壓進,你們是指望不得。宣楊卿進殿!”
在司禮太監悠長的喊聲裡,一身戎裝的楊帆迎著很多大臣排斥的目光,踏進殿裡。
向趙佶施禮之後,趙佶提高聲音道:“自今日起,朕命楊卿為京城留守,主持抗金之事。期間朝庭一應軍權、民權、財權,皆由楊卿掌管。另外,朕特賜楊卿金鐧一把,金鐧所到,如朕親臨,楊卿所到之處可臨機專斷,替朕行事。”
趙佶話間剛落,殿內又是嘩然一片。非常時期京城留守這職務並不令人驚訝,李綱之前也曾做過,說他權力大不錯,但較之一眾宰輔之職畢竟還只是個臨時性苦差,沒有什麼值得羨慕的。可趙佶之後的賞賜,在眾臣看來卻是太重——臨機專斷,替皇帝行事,這與皇帝何異,尤其是賜楊帆金鐧,金鐧是什麼?是殺人的武器!趙佶的意思十分明確:若有人不聽話,盡可打殺,包括一眾宰輔官員。
這叫這幫大臣如何淡定?
混亂的議論或是抗議聲裡,楊帆已謝恩並接過了早已準備好的聖旨與金鐧。
大殿之上請求趙佶三思的大臣跪倒了一片,趙佶看看神色鎮定的楊帆,嘆道:“朕意已決!剩下的事情便交由楊卿處理,朕有些累了,退朝!”
不等群臣送行,趙佶便起身離去。
跪倒在地的大臣無奈站起身來,他們無人離開大殿,剛剛發生的事情過於突然,他們皆在相互討論著,慢慢消化著各種資訊。
楊帆立於大殿的最前面,看著一眾大臣切切察察,心中不免感嘆:怎麼沒有一點打劫成功的感覺,這幫人竟然視自己如無物,好吧!那就得讓你們認清現實。
“諸位同僚!”楊帆提氣喝道,他內力充足,聲音一出,現時便將眾人的議論之聲壓了下去。
“自今日起,京中一切事務將實行軍管。什麼叫軍管?就是軍隊接管朝庭的權力,接下來的日子,軍規便是我們當下朝庭最大的規矩!”
眾人的注意力終於轉向了楊帆。
短暫的沉默之後,斥責之聲暴發而出。
“荒唐!大宋以文禦武乃是祖制,朝庭事務哪裡輪得著軍隊插手!”
“那些武夫哪裡懂什麼朝庭事務,你這是亂政!”
“本官堅決不同意什麼軍管,皇上呢,我們要向皇上進諫!”
楊帆冷笑著回道:“這便是皇上的意思,你們用不著進諫!非常時期,自然要採取非常之策!本官在此宣佈第一條規矩:自即刻起,大宋上下全力抗金,但有擅自言和者,以擾亂軍心論處!擾亂軍心者——殺!”
冰冷無情的聲音回蕩在殿內,短暫的沉默再次降臨。
“既然要軍管,那我等自今日起便告假回家,在家靜候駙馬爺打退金人的好訊息……”過了片刻,張邦昌那略帶威脅的話語才響起。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