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清晨的冷霧尚未散開,宅院之外已有近千人聚集在了這兒。院子之內,二十口大鍋被架起,鍋下的柴火還在燃燒,鍋上濃濃的熱氣升騰到空中,溶入了白白的晨霧之中。
遠處寺廟的晨鐘終於響起,院內一些差役將那二十口大鍋盡數抬到了門口,然後一字排開。而另外的一些差役則維持著院外災民的秩序,讓他們排起二十列的隊來,逐個到鍋前領取今天早晨的粥飯。
災民的秩序非常好,除了有人因得了風寒而發出咳嗽之聲外,整個院外的近千人竟無半點喧嘩之聲。至於原因,其一是楊帆、唐恪、李綱等人編撰的賑災章程十分詳盡實用,只要基層的官吏照章辦事,效果自會不錯;其二卻是這些災民大多為老弱婦幼,管理起來要容易得多。
一排排的災民開始上前領粥。他們無論老幼皆拿了一大大的碗,生怕能領取的粥飯盛放不開——這當然是不可能的,官府施粥所用的勺子皆是一般大小,所能盛的粥飯僅僅能夠裝滿一個馬蹄大小的瓷碗。這樣的兩碗粥,便是這些災民一天的飯食。
這樣份量的飯食自然無法讓人吃飽,也就僅僅能夠吊住這些人的性命而已,這還是在官府所施粥飯夠稠夠純的情況下。
然而這樣的情況往往會出現一些意外。
領了粥飯的災民,端著略顯沉重的大碗,拖老挽幼、顫顫巍巍地走向附近的牆角,然後顧不得粥飯的滾燙,便“吸溜吸溜”地吃了起來。
也有老人只喝了幾口粥,見身旁的孩子狼吞虎嚥地將碗中之粥吃完,然後意猶未盡地舔著碗底的幾個米粒,便憐惜地將碗中的粥飯分出一半,倒在孩子的碗中。
“唉!官府這粥是越來越稀了!”老人無奈地搖頭嘆息著。
“老石頭你就不要埋怨了。”旁邊的另一個老人打腔道,“官府的施粥就是這樣,咱們又不是不曾經歷過。說實話,今年的粥已經夠好的了,至少沒有摻上沙子。呵呵,看來今年冬天死的人會比以往少上許多啊。”
“但願吧,可是這粥真的越來越稀了,誰敢保證過幾天會不會又像上次那樣?”
“唉!”所有的無奈最後只能化成一聲嘆息,這些事關人命的事情,真的不是他們能左右的。
正當眾災民或沉默或麻木地吃粥之時,街道對面的有一群人朝這邊走來。施粥的差役見了為首的那人,皆迎向前去。隱隱的對話聲透過已經變得稀薄的晨霧傳了過來。
“大人……大人……您怎麼過來了。”
“過來看看今天粥飯的質量……”
為首的那人顯然是這些差役的上官,眾差役還想向他說些什麼,卻見他徑直走向了那排大鍋,然後用勺子攪了攪了鍋中已然不多的剩粥。
“怎麼回事?今日的米粥怎麼如此稀薄?”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