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爆竹聲中一歲除,大宋政和八年、重和元年的光景,便在這陣陣的喧囂聲中悄然逝去,歷史的車輪駛入重和二年。
對楊帆來說,這是亦真亦幻的一年:匪夷所思的穿越,然後在這個時空建功、立業、成家......若非每次午夜夢回之時,能咬的自己的手指生疼,楊帆真懷疑自己是活在夢中。
除夕,楊府之內,便只剩楊帆周若英夫婦、周侗、魯智深與幾個護衛、傭人守夜。嶽飛兄弟四人雖在楊帆婚禮之時回到開封,不過婚禮之後便即啟程回老家過年,而府上的護衛、傭人也被楊帆分為兩班,此時不值班者被恩準回家與家人團聚。
當相國寺子夜的鐘聲響起,楊帆舉杯:
“新年到了,我與若英祝義父身體健康、長命百歲;祝智深師傅武功大進、萬事如意!”
“哈哈,那老夫也祝大人和若英百年好合、事業有成。”
“啊?那灑家就祝你們兩人早生貴子,最好是生上十幾個,你看這院子裡實在是太冷清。”
周若英害羞低頭,楊帆與周侗哈哈大笑......
城內鞭炮聲更加響亮,四人幹掉杯中的酒,周侗與魯智深便起身出去招呼護衛燃放鞭炮、煙花。
院內爆竹山呼,煙花升空。楊帆擁著周若英站在門口,聽著人世間這如生命宣洩般的擾攘,看著空中那如生命綻放般的絢爛,楊帆心中波瀾粼粼。
“生命、親人、國家,便在這兒了,努力讓它們變得更好吧......”
……
正月初一,此時謂之“元旦”。這一日對在京的四品以上官員來說,還未進入真正的假期:全年最盛大、最隆重的朝會,便在今天。一大早,楊帆便更衣上朝。當然,今日的朝會不涉及政務,內容大抵是皇帝祭司上天,為天下蒼生祈福;另外便是接受群臣以及外國使者的朝賀。
這種禮儀性的朝會套路固定,時間也不太長。不過今年的朝會卻有一點小的不愉快,便是遼國的使者在朝會之上抗議宋庭破壞澶淵之盟,向其屬國金遣使定盟。明面上,此事趙佶是不會承認的,不過,與遼國交戰是必定的事,他便懶得去解釋,一番顧左右而言他之後,便退朝前去給太後拜年。
至此,眾官員的新年假期才正式開始。
沒有網路、電影、電視等娛樂方式的此時,年節要熱鬧上許多。從臘八之後,開封各條街道之上,便到處搭起了綵棚,琳琅滿目的小商品擺滿鋪子,歌樓舞館更是晝夜攬客,開封的市民,無論貧富均不同程度的購物遊玩,京城大街摩肩接踵、車水馬龍。
拜年也是相沿已久的習俗,其實年節的幾天假期裡,楊帆大部分的時間便花在這上面。年節之前,神工樓便生産了一批禮品:高檔酒,高度數的酒水裝在精製的瓷瓶裡,然後放在精美的木盒裡,兩瓶一盒,一如後世送禮常用的高檔酒一般。每次拿著這樣的禮物走訪京中權貴,楊帆便想:以後這逢年過節給領導送高檔煙酒的歪風邪氣,自個兒怕是始作俑者了,現在有了酒,那煙得盡快開發出來才是。
正月初七之後,春節“黃金周”大致就結束了。不過,這個時候,節日的氣氛並未消散,反而越來越濃厚,因為,一個更加熱鬧、更加隆重、更加盛大的傳統大節——正月十五元宵節即將來臨。
如果說年節的意義重在團聚、祭祀與互訪,那麼元宵節的主題只有一個:玩樂。
從初三開始,汴京禦街兩廊每天都有各色藝人表演各種娛唱、歌舞、雜劇、蹴鞠、猴戲、猜燈謎.....節目單絕對比央視春晚的要豐富得多、精彩得多。吞鐵劍的張九哥;演傀儡戲的李外寧;表演魔術的小健兒;演雜劇的榾柮兒;彈嵇琴的溫大頭、小曹;吹簫管的黨千;作劇術的王十二;表演雜扮的鄒遇、田地廣;築球的蘇十、孟宣;說書的尹常賣;弄蟲蟻的劉百禽;表演鼓笛的楊文秀,這些都是此時京城民眾最喜歡的節目。
隨著元宵節臨近,人們又在禦街山棚的左右,擺出兩座用五彩結成的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塑像,身跨獅子、白象,從菩薩的手指,噴出五道水流——這是最早的人工噴泉裝置!從山棚到皇城宣德門,有一個大廣場,官府在廣場上用棘刺圍成一個大圈,長百餘丈,叫作“棘盆”。棘盆內搭建了樂棚,教坊司的藝人就在這裡演奏音樂、百戲,遊人站在棘刺外面觀賞。
到了放燈之期,山棚萬燈齊亮,金碧相射,錦繡交輝。上面站著身姿曼妙的歌妓美女,衣裙飄飄,迎風招展,宛若神仙。山棚還設定有人工瀑布——用轆轤將水絞上山棚頂端,裝在一個巨大的木櫃中,然後定時將木櫃的出水口開啟,讓水流沖下,形成壯觀的瀑布,燈光映照之下,甚是好看。宣德門樓的兩個朵樓,各掛燈球一枚,約方圓丈餘,內燃椽燭。諸坊巷、馬行、諸香藥鋪席、茶坊酒肆,燈燭各出新奇,有燈球、燈槊、絹燈籠、日月燈、詩牌絹燈、鏡燈、字燈、馬騎燈、鳳燈、水燈、琉璃燈、影燈,等等,燈品之多,讓人目不暇接。
節日的氣氛在正月十五這天達到頂點,而這天開封最熱鬧的地無疑是在禦街之上。依照皇家習俗,這天晚上,皇帝要“與民同樂”——其實就是去宣德樓上,觀看一番樓前禦街之上的節目,此前這兒如此奢華的裝飾,自然不只是,或者說不主要是給普通百姓觀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