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來走到臺中央,舉劍起勢,然後刷的一聲響,抽出了長劍。這一下長劍出鞘,竟然真的勢若雷霆、聲震山谷。眾人不禁大聲喝彩。
張東來執劍而立,目光掃過場下眾人,忽然間劍光一吐,長劍化作一道白虹,劈向虛空。劍風呼嘯,劍影如虹,張東來也身隨劍影躍起在了空中。
虹影漸落,張東來身向下墜,在即將落地之時,忽然旋身一轉,抖出一叢劍花。劍嘯聲歇,眾人只覺眼前一片虛影。心神搖蕩間,張東來已然著地,緊接便是向前一躍,中宮直進、挺劍疾刺。
場下一片驚呼。今日的會場本就有些狹促,祭臺距離人群不足十步,張東來這一劍如若剎車不住,便會刺中場下之人。電光火石間,張東來陡然轉身,身體猛墜,腳尖在地上一點,竟在中途變向,激射上臺。
這一招兩起兩落,有攻有守,收放自如,場下武功高明之人便暗自佩服。臺上張東來又施展幾招,皆給人以聲勢驚人卻舉重若輕之感。
待到張東來收劍,場下鼓掌叫好之聲不絕。
楊帆雖見過林靈素、陸川平出過手,但均不足半招,便連管中窺豹的程度也達不到,雖覺得神霄宮武功定然不錯,卻也沒有多少直觀的認識。今日見這張東來演練幾招,但覺神霄宮這劍術招式繁複、迅疾無比,與魯智深、嶽飛平日的招式風格相去甚遠。於是便悄聲問周侗道:
“此人武功比之智深大師如何?”
“哈哈,老夫的武功師承少林,又經軍陣磨練,講究的是簡練實用。而神霄宮的武功,據說源自《五雷玉書》,此書記載的是作法驅妖、發功祈雨之術,大人且想,若非招式花哨、速度極快,如何能騙得了別人的眼睛?不過能將劍招使出如此氣勢,這張東來的內力定是深厚無比。這麼說吧,若論單打獨鬥智深怕是會輸於他,可若兩人沖陣,面對多人,能輕松應付的卻是智深。”
楊帆點頭。此話極有道理,估計在場的眾人,只要武功修為達到一定程度,定能看出。
果不其然,在人們的一片叫好聲中,便有人嘿嘿笑道:
“兩強對壘,以命相搏,可不是搭臺唱戲、設壇作法,要那麼多花花的招式作甚?張掌門這幾招雖有氣勢,卻也不一定贏得了在下這手中鐵劍。”
武人多有爭強好勝之心,此人如此說法倒也不足為怪,然而,武人更有好奇之心,你說贏不了你就贏不了?這好奇心一起,往往便不可收拾:
“你說的似乎有些道理,可光憑嘴上功夫,算不得數。”
“不要逞口舌之快,有本事上去打上一場。”
“說這麼多有什麼鳥用,打啊!”
......
周圍之人不斷以語言相激,那人哼了一聲,推開前面幾人,縱身一躍來到臺上。
“在下滄州索命劍顧濤,特向張掌門請教!”
張東來本欲收劍回列,遇此插曲,卻也只得駐足,剛才這顧濤之語,他也多少聽出了意思,若不應戰,倒是墜了神霄宮的名頭。他望向林靈素,希望得到應允......
“兩位點到為止!”林靈素點頭道。
“請指教!”張東來朝顧濤抱拳道。
那顧濤也不言語,見張東來捏好劍決,便鬥然躍起,手中之劍迅捷無比地刺向張東來的胸口。張東來身體一旋,揮劍格擋,兩劍相交,火星迸裂。那顧濤一劍既出,二劍隨至,劍招陰毒直接、狠辣兇猛,“索命劍”之名果然不虛。
張東來開始時候只是招架,對於顧濤這種在與綠林、軍漢命搏之中淬煉出來的殺招,他也一時頗為頭疼。
不過幾個回合之後,張東來卻逐漸得心應手起來。武術之道,歸根結底不過是力量、速度與技術的較量,索命劍顧濤雖然招式講究效率,但這三方面指標畢竟要輸張東來一籌,待一陣猛攻不下之後,心下難免焦躁,幾次被張東來的虛招晃得冒進,空檔之處便被刺中。
好在張東來也是追求點到即止,劍尖每次只劃破顧濤的衣服便即剎住,石火電光間,在場下很多武功修為不是很高者看來,倒也顯得勢均力敵,因此,場下的喝彩之聲此起彼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