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正要說此事,那軍器監判鄧之綱才學平庸,屍位素餐,軍器監所造兵器多有不合格者,已有禦史彈劾此事,吏部初擬鄧之綱官降一級,留用檢視。”王黼解釋道。
“臣也贊同此議”李誡道,“最近將作監工程量很大,下一步又要開建大球場,要是再新建個兵工坊,臣恐怕是有心無力。”
“卻不知楊大人以為如何?”高俅道。
眾人也一齊望向楊帆,畢竟這個摺子是他所擬,他要不同意,一切等於白說。
楊帆沉思一會,道:“臣覺得這提議倒是可行,只是臣有幾個作坊想建在水邊,好藉助水力來帶動機床,鍛造鑄件,這幾個作坊恐怕必須新建。”
“哈哈,大人放心,幾個作坊的話,將作監大不了日夜趕工,擠出時間來完成。”聽楊帆放棄大規模的建造計劃,李誡如釋重負地講道。
“嗯!很好,眾卿可有補充?”趙佶問道。眾人皆搖頭示意沒有。
“那好,便請太師令中書門下擬旨吧。”
“老臣遵旨!”蔡京答道。
眾人談論間,趙桓已領兩個小太監候在門外,見眾人討論告一段落,便搬著兩個箱子進來。趙佶趕緊讓兩個小太監將那玩具火車弄好。只見其中一個小太監熟練地拿出規道,對接成一圈,然後將火車模型放在上面,加水,添火,不一會兒,小火車便緩緩地啟動起來。楊帆一看,這小太監正是那日茂德所領之人,這小火車的玩法也正是自己所教,手法這麼嫻熟,看來這些天沒少侍弄。
小火車越來越快,沿著規道一圈圈地跑著,直到裡面的火漸漸變小,才越來越慢,最終停下。
眾人也圍著這玩具火車站了一圈,興奮、驚訝、疑惑各人臉上表情不一。
“這可比諸葛武侯的木牛流馬神奇多了,卻不知是何道理?”蔡京眯著眼睛問道。
楊帆答道:“其實道理很簡單,就是把熱能轉化為動能,舉個簡單的例子,就像我們用壺燒水,水開了後,蒸氣便能將壺蓋頂起。這小火車,便是利用這一原理,用蒸氣驅動拉桿,帶動車子前進。”
“愛卿以前所講的大華國那日行千裡的工具,可是此物?”
“算是吧,大華國很長一段時間,便以這火車作為主要運輸工具。”
“那我們可能造出大華那種大的來?”趙佶又問。
“回皇上,這小的好製作,大的卻是不容易,而且製造起來有很大危險,大宋這方面人才太缺,臣一人之力是辦不到的。”楊帆答道。
眾人臉上頓時出現失望表情,呆呆地看著那小火車,惋惜至極。這時蔡京卻道:“老臣以為,可招納朝堂以及民間能人異士進入太學。目前,太學之中,已設工學、算學、畫學等科,何不再設個……呵,叫什麼科呢,這科由楊大人來教授,專門負責研製此物,老臣不信憑我大宋舉國之力,卻造不出這個火車。”
楊帆一聽此言,大是佩服,這蔡京每出一語總能點到點上,便如前面兵工廠的建造,其實新建未必比在原有的基礎上建造效果好,只是楊帆如鄭居中考慮的一樣,怕同軍器監混在一起掣肘太多,所以才想另起爐灶。而且,蔡京任相這些年,大力改革科舉,發展州縣教育,在各級學校及科舉考試時增設算學、醫學、武學、律學等科,使科舉考試與具體的行政事務更加協調。雖然他的目的並不單純,可客觀上講,這些政策在當進具有超越時代的先進性,大奸之人,必有大智,此語誠不我欺。
“臣同意太師的想法。”童貫也言到,“這火車其實也是軍國利器,如若真能日行千裡,從京城到那真定府也不過一天時間,而且人坐在上面,省了諸多勞頓,那疲軍遠徵之事,怕就沒有了……呵呵呵。”橫看成嶺側成峰,童貫卻是從軍事的角度去看待這一問題。
“臣也同意”,“臣同意。”眾人也紛紛表態。
“好,便依太師所言,在太學設立……呃,楊卿,叫什麼呢?”
“回皇上,便叫科學院吧,分科而學,專做發明創造的學問。”楊帆答道。
“哈哈哈,此名甚好……太師,太學諸科皆由你創辦,這科學院……”趙佶道。
“老臣定不負皇上所託。”蔡京未等趙佶說完,便體察聖意,表態回答。
“稟父皇,兒臣願提舉科學院,請父皇恩準。”太子趙桓也摻和道。
“好,準!準!”看眾人勤勉任事趙佶高興地道。
“稟皇上,這科學院研製火車,不知何時方能成功,遠水解不得近渴。朝會時,楊大人曾言可建用馬拉車的規道,不知能不能解決花石積壓碼頭這一難題?”蔡攸提醒道。
趙佶望向楊帆,楊帆道:“這需要去碼頭看下情形,再做出個樣品來試驗一下,方能知道管不管用。”
“那楊卿、蔡卿、李卿三位辛苦一下,下午便跑趟碼頭吧。”趙佶吩咐道。
楊帆、蔡攸、李誡齊聲應諾。
趙佶彷彿解決了個天大難題一般,長舒一口氣道:“高太尉,再說說你那邊的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