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珠簾微動,簾後一扇門悄然開啟。朦朧中,一女子抱琴而出,面朝大家,娉婷而立。此女子雲髻高縱,卻是輕紗蒙面,只露一雙鳳眼;全身一襲米白色衫裙,只有淡黃色的抹胸挺聳露出,更顯身材嬌好。
女子福了福身子,向大家行禮之後,轉身來到桌幾前,將瑤琴放在幾上,然後曲膝而坐。眾人正在竊竊私語之際,只聽“咚”地一聲長音悠悠傳來,音調高亢,猶如長嘯;接著是聲短音,沉鬱悲愴,便如低訴。眾人彷彿被這兩聲琴音勾住魂魄一般,不自覺地安靜下來。
琴聲再起,卻是清脆悅耳,大家精神為之一振,點頭贊許之際,琴聲又轉為輕柔婉轉,直如泉流入溪,春雨潤物,場中幾人聽到這裡不禁閉目細品起來。
如此一會,琴聲又變,婉轉中漸帶幽怨,一縷圓潤的女聲不覺間嵌入琴曲。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
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
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
夢隨風萬裡,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
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
歌聲止後,琴聲還在繚繞,彷彿在給眾人留出品味的時間,直到又一聲長音之後,琴聲漸住。
此時,幾個豪爽之人不禁擊掌叫好;其餘人等也交頭稱贊,李媽媽則樂得沖童貫格格直笑;可楊帆卻有些發呆,倒不是他被高超的琴技、美妙的歌聲給迷住——曾經滄海難為水,大宋再美妙的聲音又怎比得了後世百花齊放,萬紫千紅的樂壇眾曲?
只是蘇軾這首《水龍吟》卻在他的心裡蕩起一層漣漪。
這首詠柳詞,楊帆在高中時期也曾學過,說實話當時一點感覺沒有,還怪古人為什麼非得把柳絮叫做楊花,可如今聽來,卻滿是離情別緒,早已“光榮”了的他,又怎會不擔心另一個時空裡的親人?愁緒漸起,楊帆不自覺地端起酒杯,一飲而盡,然後一聲輕嘆:
“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