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叫做小火車,不知公主是否喜歡?”楊帆問道。反正自己十三四歲的時候是超喜歡,為了做出模型,整個暑假都不會出門,只是公主這小妮子……唉!女孩的心思沒處猜。
“嘻嘻!很好,我這便帶回宮去,叫他們看看……”還好,茂德挺興奮的。
楊帆便將如何操作講解一遍,等隨行的小太監記下後,楊帆將規道和小火車分別裝入盒子,交與太監宮女。茂德也不廢話,領著兩人便向皇宮奔去。
……
接下來的幾天,楊帆便是徹底的休息。同周侗等男人聊聊武功戰陣,同周若英等女人講些算式故事,生活很是逍遙。倒是櫻桃對茂德拿走那小火車很是遺憾,說是大家夥還沒來得及看呢,楊帆只好安慰她說,以後造個大的,在院子裡鋪上規道,沒事的時候,大家便坐著火車圍著院子轉。
逍遙的日子持續到六月初六,這天上午,聖旨到了,傳旨的是後宮太監李彥。因為是封賞,大夥都十分高興,楊帆卻得了便宜賣乖似的低聲嘟囔:萬惡的封建社會,知道你沒民主,可來個組織談話之類的總行吧……將李彥和另外兩個小太監讓進後院客廳,李彥便開始宣讀聖旨。
“太微者天子之庭,上相冠東藩之位,北鬥者人君之象,輔星近開陽之光,仰觀乾緯之明,俯眷經邦之重……敕命軍器少監楊帆,師承仙翁,學授天國,才高識遠……適靈素先生祈福禳災,浴火而來,非天予良弼乎……今恪盡職守,夙夜在公,得軍國利器,以安內攘外。此顯利於社稷,赫功於朝堂,特賜進士出身,授樞密副使,賞白金萬兩、帛五百匹、田百頃,加食邑七百戶、食實封三百戶……”
似懂非懂地聽李彥宣讀完聖旨,大體知道自己官至樞密副使,做了樞密院的二把手。樞密院嘛,相當於後世的軍委會,軍委副主席這官位,楊帆還是挺滿意的。至於賞賜,自己沒多少概念,一會再算……
跪接了聖旨,李彥恭喜之後,告訴楊帆,趙佶賞賜的白銀、布帛已換作銀票、布票隨身帶來,至於官服印信都在吏部,前去注擬時便可領取;田地則要到城西括田所找楊公公確認。
接下銀票、布票,趕緊讓秋霜拿了禮錢送與李彥,李彥便笑哈哈地領著兩個小太監告辭而去。待送走李彥之後,眾人也都出來賀喜。趕緊問了問自己現在身家幾何,官居幾品,弄得眾人又是愕然又是好笑。待眾人解答之後,楊帆也是咋舌:自己現在身家千萬,已成為標準的高富帥,外加從二品的官一代——這恐怕是絕大多數人一輩子或幾輩子都難以企及的。楊帆今年只有二十三歲,卻進入大宋的宰輔行列,這在外人看來本是件很荒唐的事情,可他遇著了趙佶——一個任性輕佻的皇帝,他不會認為任命一個有著神仙光環的年輕人有什麼不妥。從這方面說,有時遇到一個不靠譜的皇帝既是不幸,又是萬幸
不過欣喜之餘,楊帆很快冷靜下來:如今的大宋便如一顆倒計時的定時炸彈,如果沒有任何工具,自己這個拆彈專家也難以阻止悲劇發生,而這工具,無異就是權力,更大的權力……
念及於此,楊帆馬不停蹄,拿了詔書來到吏部。這次雖無梁師成這樣的權宦引路,卻也辦理的十分順利。今早的邸報已登出楊帆的任命詔令,連升八級,在當朝只有楊帆和如今的尚書右丞王黼兩例,莫不是聖寵無邊,斷不會如此。王黼此人是因進獻美女討好趙佶而得升遷,在多數士子中間風評較差,只是依仗皇帝寵信,沒人奈何得了他。而楊帆之功,邸報說得明白,是進獻軍國利器,雖不知是什麼軍國利器,但總比美女來得讓人信服,所以,吏部眾官員除了羨慕嫉妒恨之外,大多也有一份期待,期待看看楊帆的軍國利器究竟為何物。有了這樣的心思,自無人會去輕視楊帆。辦理完自己的事情之後,楊帆又打聽其餘眾人的賞賜情況,得知梅執禮已官晉中書舍人,其他雜役、工匠具賞賜絹帛錢物,就連護衛自己的林沖也搭了順風車,升遷為禁軍虞侯。聽到這些,楊帆自是高興。
順利在吏部注擬之後,已近中午,楊帆回到家裡吃過飯,便又前往城西括田所,確認自己的土地。
這“城西括田所”楊帆卻是知道,宋江起義的直接導火索,便是這個機構將八百裡水泊收為“公有”,規定百姓凡入湖捕魚、採藕、割蒲,都要依船隻大小課以重稅。在楊帆看來,朝廷括取無主田地或荒地,租與百姓耕種,增加朝庭收入,本也算是良策。但再好的經也會讓歪嘴的和尚念偏,楊戩等人為謀私利,巧設名目,強括良田,弄得百姓紛紛破産,反抗四起,完全背離了括田的目的。
來到大內,經過層層通報之後,楊帆見到了那位與“二郎神”同名楊戩,這位頭發全白的很是客氣,大概都是姓楊的緣故,楊戩還問起楊帆的籍貫年齡等,交好的意圖明顯。也是,一個二十三歲的朝庭大員,前途無量,這些官場老油子怎會怠慢?
一陣閑聊之後,楊戩拿出公田圖冊,交與楊帆,卻道:“唉!楊大人,這京城附近已無公田,私田也多為京城官員所有,要是括個十頃八頃咱家還能辦到,可這百頃實在……原想在大人原籍給大人劃撥,族人照看起來也方便,卻不想大人……以咱家來看,不若大人先在京城附近少置些田地,其餘便從京外各路挑選,以後再找機會,置換到京城附近。”
呵呵,這不就是土地流轉之策麼,不過楊帆卻不感冒。
“公公美意,楊帆感激,楊帆蒙皇上大恩,對於賞賜怎敢挑剔?田地麼,只要不是那天涯海角就好。”楊帆大方地答道。其實他早就打定主意,自己的封地離皇帝越遠越好,這時的大宋,是允許地主擁有私人武裝的,用周侗老爺子這杆大旗,在自己的莊園拉起個特種部隊,組建個特務組織,那才是王道。
“哈哈,楊大人識大體,顧大局,咱家喜歡,請楊大人隨便選定就是,咱家立即劃撥。”
楊帆隨手開啟圖冊,映入眼瞼的卻是“京東西路濟州府八百裡水泊”一頁。楊帆微微一笑,心道: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便指著圖冊道:“就這裡選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