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一枚接一枚的來襲導彈被打得凌空爆炸,小林純一郎懸著的心總算落了下來。
功臣不是“愛宕”號與“鳥海”號,而是四艘“秋月”級通用驅逐艦,即“秋月”、“照月”、“涼月”與“冬月”號。是這四艘通用驅逐艦發射的ess攔截了來襲導彈,掩護了兩艘防空驅逐艦。
這種局面,讓小林純一郎很是無語。
當然,這也證明了“秋月”級通用驅逐艦的強大戰鬥力,特別是對付掠海飛行的反艦導彈的能力。
按照設計,“秋月”級原本是以反潛為重的通用驅逐艦,防空只是次要任務,因此沒有配備區域防空導彈。只是受到日益嚴重的反艦導彈威脅,海上自衛隊為“秋月”級安裝了以防空為主的fcs3相控陣雷達。“秋月”級能夠成功攔截來襲導彈,主要依靠的就是這種效能先進的雷達。
fcs3是工作在c波段與x波段的有源相控陣雷達,雖然在探測距離上比anspy1近得多,但是在探測精度、跟蹤目標數量等方面都比anspy1好得多。更重要的是,因為配備了專門的x波段照射陣面,所以fcs3不需要火控照射雷達就能夠引導ess等防空導彈進行攔截,在任何一個方向上都能同時對付十個來襲目標,其多目標交戰能力明顯超過了宙斯盾系統。只是受到探測距離的限制,fcs3不具備攔截彈道導彈的能力,也就只裝在通用驅逐艦上。<,四艘“秋月”級構建起了一道牢固的內層防空網。
顯然,四艘通用驅逐艦攔截十六枚來襲導彈,並不是什麼難事。
只是,小林純一郎並沒有高興多久。
<擊中的來襲導彈,只是很快就反應了過來。火光出現在北面,而來襲導彈全在西南方向上,距離也很遠,大概有二十千米。
緊接著,北面又出現了三團火光。
確實是火光,而不是爆炸的閃光,是持續燃燒產生的大火。
很快,小林純一郎收到訊息,四艘“秋月”級通用驅逐艦遭到突然襲擊,而且全部中彈起火!
沒等小林純一郎下達命令,“愛宕”號的艦長就下令開啟雷達。
只是,什麼都沒發現。
當然,沒有發現,不等於附近沒有敵人。
收到第二份報告之前,小林純一郎就想到了,偷襲四艘“秋月”級通用驅逐艦的肯定是隱身戰鬥機。
確實如此,擊中四艘通用驅逐艦的是炸彈,而不是導彈。
雖然沒有探測到敵機,但是很明顯,在四艘“秋月”級攔截來襲導彈的時候,華夏空軍的j20a在數十千米外投下了制導炸彈,也許是配備了導引頭的滑翔炸彈。因為在全力攔截來襲導彈,所以四艘通用驅逐艦都沒發現敵機。至於兩艘防空驅逐艦,因為擔心遭到反輻射導彈攻擊,沒有啟動雷達。如果j20a投下的是具有一定隱身能力的炸彈,“秋月”級未必能夠及時發現。此外,在擊落最後一枚反輻射導彈之後,四艘通用驅逐艦沒有讓近防速射炮處於戰鬥狀態,因此就算在最後關頭髮現了砸來的炸彈,也未必能及時進行攔截,更不可能避開炸彈。
在收到四艘通用驅逐艦的損傷報告之後,小林純一郎肯定了這個判斷。
四艘驅逐艦都只是上層建築受損,不是什麼致命傷,也不會因此沉沒,但是肯定無法繼續戰鬥了。從損傷程度來看,擊中四艘通用驅逐艦的很肯定是小直徑炸彈,而這種炸彈就是為j20a這類隱身戰鬥機量身定製的,也是其主要打擊手段。一架j20a就能用彈倉攜帶八枚一百五十千克級的小直徑炸彈,或者十六枚一百千克級的,同時攻擊四艘戰艦顯然是綽綽有餘。如果這些炸彈配備的是被動尋的導引頭,比如紅外成相導引頭,就能悄無聲息的發起攻擊。更重要的是,小直徑炸彈的尺寸非常小,反射的雷達訊號極為微弱,也就很難被防空雷達發現。
再說了,四艘通用驅逐艦火力全開,簡直就是大海上的烽火臺,j20a用其光電探測裝置就能在幾十千米之外發現與鎖定這些戰艦。如果得到後方的支援,比如電子戰機提供的目標方位資訊,j20a甚至無需使用自身的探測裝置,在到達了預定投彈區域,投下炸彈就能返航了。
當然,關鍵就是投彈時間。
其實,這也是那些反輻射導彈的主要價值。
為了保持隱身效能,j20a只能用彈倉攜帶打擊彈藥,也就只能使用小直徑炸彈這類的輕便彈藥,無法使用重型反艦導彈。就算配備了彈翼,甚至是火箭助推器,小直徑炸彈的射程也不會太遠。如果沒有那些反輻射導彈,那麼第四護衛群裡的兩艘防空驅逐艦就不會關閉雷達。在j20a開啟彈倉,投下炸彈的那幾秒鐘內就會被防空驅逐艦發現,甚至有可能遭到防空導彈攻擊。反輻射導彈的出現,迫使防空驅逐艦關閉雷達,讓四艘通用驅逐艦集中力量進行反導攔截,也就為j20a創造了投彈機會。由此可見,首先用反輻射導彈發起攻擊,只是為了讓j20a能夠順利投下炸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很巧妙,也很有效的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