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惟庸指著一條街道,給老朱介紹道:“陛下,這條街是重改建,目前算得上是應天府商業街區,街上有一半的店東家都是這兩個月來到應天府開作坊、經商的。”
朱元璋點了點頭,怪不得這條街比其他街道人多了不少。
“走,去瞧瞧!”
老對著幾人說了一句,帶著朱標往最近的一家酒鋪走去。
後面的眾人立馬跟上。
此時,店鋪中客人並不多,正在用抹布擦著酒缸的掌櫃回過身來,被老朱一眾人給嚇了一大跳。
“客官,可是要打酒?”
掌櫃一眼就看出人群前方的老朱是幾人中的話事人。
老朱沒有理會掌櫃的詢問,自顧自的打量著酒鋪。
幾個一人多高的酒缸擺在一起,上面還貼著《濁酒》《黃酒》《燒刀子》等。
從洪武元年,老朱就頒佈了大明禁酒令。
當時也是怕百姓浪費大量糧食去釀酒。
只不過,這禁令在洪武八年就取消了。
老朱自己都是愛酒之人,朝中武將功勳都是好酒之人。
他們平日裡偷偷在喝酒,哪怕是被御史彈劾,依舊是我行我素。
老朱也聽得煩,索性就取消了禁酒令。
只是不鼓勵民間百姓大量釀酒而已。
所以,在應天府有店鋪大搖大擺的賣酒,並不奇怪。
“掌櫃,是多久來應天府開酒鋪的?”
老朱環視了一圈,最後才把目光落在眼前的小老頭身上。
“客官是……?”
老頭眉頭微皺,警惕的看著老朱一群人。
“哈哈,掌櫃別怕,給我打兩斤燒刀子!”
一旁的湯和見狀,立馬上前,從懷裡掏出一塊碎銀,放到一旁的櫃檯上。
中年男人讓小二拿了個葫蘆給湯和打酒,隨即說道:“回客官的話,小老頭我剛來應天府一個多月,至於這酒鋪,才開半月之久。”
老朱點頭,又問道:“這租金可還好?”
老頭見朱元璋一行人,也不像衙門裡的衙役,稍微放鬆了一點:“還行吧,酒鋪的生意也還紅火,養活店鋪以及小老頭一家,還是沒什麼問題的。”
老朱繼續道:“應天府現在的經商環境,以及政策可還好?”
“客官你們……,是官府中的老爺?”
老頭沒有回答老朱的問題,而是小心翼翼的問出心中的疑惑。
哪有打酒的客人,這般問東問西的?
“哈哈哈,算是吧!”老朱也沒否定,只是和善的說道:“掌櫃不用緊張,我們也只是隨口問問,看陛下實行的商業政策是否真的落到的實處。”
小老頭聽聞,張了張嘴,道:“應天府經商政策的確有利於我等商人,不管做什麼事都不用像在其他州府一樣擔心一不小心就觸犯了律法。”
“並且官府對我們這些外來商人也非常照顧……”
“稅收也比其他州府低,還有官府給予的扶持。”
“如果大明其他州府也有應天府這樣政策,大明的商人將會增加許多,百姓的生活也會更加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