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內容……”
老朱雖然被吹得心情大好,不過還沒被吹昏頭腦,搖頭道:“這內容不行,要拿回去重寫!”
朱標不解,問道:“爹,這是為何?我覺得這文章寫的精妙絕倫,讓人拍案叫絕!”
朱元璋想起黃軒的話,嘆道:“這文章是寫給讀書人看的,還是寫給百姓看的?”
“標兒,你想想,百姓有多少人去過學堂?他們有的連大字都不識幾個,這報紙上的內容,整篇都是之乎者也,引經據典。”
“百姓有幾個能看懂的?”
“如果按照這種寫法,還不如直接出書,賣給那些讀書人得了。”
朱標還想爭辯一番:“可文章不就這樣寫的嗎?”
朱元璋把手中的報紙遞迴到朱標手中,道:“你看咱父子聊天,就沒有什麼之乎者也,不是也聊得好好的?”
“咱覺得,還是用白話文得了。”
老朱記得洪武五年,給高麗國王的聖旨中,用白話文來表達外交政策,內容通俗易懂,方便又高效。
後世的報紙也不是沒有什麼之乎者也嗎?
“白話文?”
朱標聽聞不由得撇了撇嘴。
老朱從小就是文盲,後面雖然讀書寫字,但他習慣卻改不了。
不管是說話,還是頒佈什麼聖旨,都是以白話為主。
背地裡有傳言說老朱是文盲,老朱聽了也不生氣,反而理直氣壯的說,文盲咋了?咱是文盲,咱還不是一樣當上了皇帝。
“你拿回去,讓方孝孺重新寫,用白話文寫!”
“並且,這內容也要改,該寫事情就寫事情,不用吹捧咱什麼功績。”
“另外,招募天下能人的事怎麼沒提?那才是咱們辦報的初衷。”
老朱沉思了片刻,繼續說道:“像黃小子說的那樣,可以寫一點科學小知識或者是衛生小知識。”
“比如,教導百姓要把水燒開了喝,這樣就會減少許多寄生蟲,還有什麼,什麼,哦,對了,病毒入體。”
“又比如,可以提問,例:為什麼虹霓有七種顏色?回答對了可以獎勵一些錢物,對於有深入研究的,就把人拉到京城來,好好培養。”
“當然,中間也可以穿插一些民間故事,奇聞雜談等等。”
“對了,我剛才看了一遍,上面怎麼沒廣告?”
朱標先是聽得頭頭是道,只是老朱最後一句話,把他給問懵了。
“爹,這是第一版報紙,都還沒發行出去,哪裡來的廣告?”
哪知老朱一臉正經的對著朱標說道:“沒廣告不行,你去給方孝孺說,必須要寫上五個……,七八個廣告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