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
“英哥,一路順風!”
朱標帶著一干人,給沐英送行。
“多謝殿下相送,臣定不負陛下、殿下所託!”
沐英對著朱標行了一禮:“殿下,時候不早了,臣這就啟程了!”
說完,沐英帶著浩浩蕩蕩一大群人,前往江蘇太倉的劉家港,從那裡坐船到福州長樂太平港,再從太平港坐海船出使琉球。
看著遠去的人影,一太監湊到朱標跟前,小聲提醒道:“殿下,人都在奉天殿等著了!”
朱標聞言,點了點頭,轉頭回了皇宮。
還沒進奉天殿,半路就遇到老朱,兩人一路同行進了奉天殿。
“拜見陛下,拜見太子殿下!”
奉天殿早就候著數十個人。
從他們的衣著,緊張的神情,以及生疏的行禮動作,都可以看出,他們並不是朝廷的官員。
戶部尚書楊思義無奈的稟報道:“啟稟陛下,這些都是從大明各地網羅的能人,一共三十二人。”
這什麼網羅天下人才又不是他們戶部的活。
加上這段時間戶部忙得不可開交,他根本抽不出時間。
今日把人送過來,還是別人拜託他的。
“臣還有事要處理,臣先告退了!”
楊思義對著老朱跟朱標行了一禮,匆匆離去。
對於現在大明官員的行事作風,老朱非常滿意。
現在他才覺得朝廷猶如蒸汽機上的零件,開始轉動了起來。
相比之前那種氛圍,老朱更喜歡現在充滿活力,充滿幹勁的朝廷。
朱標看了一眼站在下面的人群,問道:“都說說自己叫什麼,擅長什麼。”
眾人你望我,我望你,還是站在第一排最前面那個開口道:“學生李長久,乃長沙府醴陵縣人士,對算學有些研究。”
“學生孫德興,河北滄州人士,對,對新學問感興趣。”
“學生馮寇天,吉安府永豐縣人士,對樹木生長開花結果有研究。”
“學生陶成道,浙江婺城陶家書院山長,喜好煉丹跟研發火器。”
聽到陶成道喜歡研發火器,老朱眼睛一亮。
總感覺這個名字,他在明史上看到過,只是一時想不起來。
不過能把名字留在史書上,肯定有過人的本事,做過什麼了不得的大事。
尤其他喜歡研究火器……,這人一定要好好培養才行!
“學生李文龍……”
“學生燕飛鷹……”
……
等三十二人全部自報家門後,老朱滿意的點了點頭。
這麼多人,老朱根本就記不住誰是誰,不過他們都不是那種喜歡四書五經,專研儒學之人。
想要把後世的知識教給大明的讀書人,就不能找那種循規蹈矩,只會讀四書五經腐儒。
沒有點“叛經離道”的思想,根本就接受不了後世那些學科。
比如,樹木花草都是生命,和尚勸人不殺生,勸人吃素,殊不知這“素”也是生命,吃素也是在殺生。
又比如,水裡生活著無數大家肉眼看不到的小蟲子,空氣中也漂浮著數不盡的小蟲子,大家呼吸一次,喝一口水,就把這些小蟲子吃進肚子了,很多病都是這些小蟲子惹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