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原本還有些田地,這些年給兒媳看病,田地都賣了。”
“老婆子實在沒辦法,才拖家帶口來到應天府討口,希望能盤活我這幾個可憐的孫兒孫女。”
說到傷心處,老嫗忍不住抽泣了起來。
老朱也是當爺爺的人了。
若是標兒跟月娥還有妹子都沒了,那種至親之人離去的痛楚,老朱不敢想象會撕心肺裂到何種程度。
老朱是看過明史。
看到“自己”年老時,只有一個庶孫跟在身邊……
還好……,自己遇到了黃小子,還好時間還來得及,能改變這些事情的發生。
要不,真的是悽悽慘慘慼戚,無處話悲涼。
老朱看了看那幾個孩子,想到自己調皮搗蛋的大孫:“府衙不是每日都在施粥嗎?”
大明流民很多,哪怕是應天府都杜絕不了流民。
老朱沒有讓人把這些流民趕出京城,而是讓府尹組織人手,每日施粥,儘量讓流民都能活著。
畢竟,人只有活著,才有希望。
“回老爺,老婆子每日都有去領米粥,要不,我這幾個孫子不可能活到現在。”
老朱張了張嘴,不知該說些什麼,只讓朱標掏一些碎銀拿給老嫗,希望她能過一個像樣一點的新年。
當然,老朱只要開口,就能讓老嫗一家老小的命運改變,讓他們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
但,像老嫗這般的人,大明何其多,老朱哪怕是散盡家產,掏空國庫,最多也只能幫助一小部分的流民。
並且,也只能幫一時而已。
想要改變他們的命運,則需要大明真正的繁榮昌盛起來,建更多的工廠作坊,讓他們透過雙手養活自己,養活家人。
至於像老嫗這種家中無男丁,無勞動力的,朝廷需要妥善安置,儘可能給他們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而這一切,沒錢,無從談起。
還記得黃小子老是慫恿自己出去搶錢搶糧,只要大明過得好,那就是千古明君。
以前自己總覺得那小子沒格局,目光短視,心性如強盜。
堂堂大明,堂堂天朝上國,豈能做出這種事情來?
現在想來,是自己格局小了。
大明百姓的死活不管,卻在乎大明在周邊藩屬國的形象。
放著大明百姓不救治,反而對朝拜的外國使臣大賞特賞,這般做法與昏君何異?
要知道,當鄰國異族打來的時候,大明靠的是大明軍隊抵禦外族。
軍人何來?
不還是從大明百姓中而來嗎?
所以,老朱也想通了。
與其讓大明的百姓餓肚子,還不如讓他們吃飽穿暖。
至於自己是殘暴也好,還是窮兵黷武也好,是非功過,留給後世去說。
朱元璋相信,當然讓大明成為真正的日不落帝國之時……
自有大儒為他辯經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