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金家“魄義堂”竟然都修建在水底!原址在大佛腳下、三江彙集處的天然洞中,現址在九峰鎮祖堂院子西邊的池塘下面。這樣的隱秘修建,既有利於家族避亂,也契合“金立人”與水密不可分的關系。
然而,在水底的祖堂內,通風是怎麼做到的呢?大佛腳下的祖堂原址,有許多天然石頭縫隙用來通風。上次去的時候,金兌兌就能聽到幾經輾轉才得以傳進來的風聲,也感受到洞中流淌著新鮮的氣息。此時,待在池塘水底的“魄義堂”,金兌兌聽不到任何風聲,卻能感受到緩緩流淌的空氣。一定有通風的通道,金兌兌想著,就問了出來:“爺爺,這間石室建在池塘底下,靠什麼通風呢?”
金爺爺端起杯子喝了口茶:“兌兌,如果是你來設計,通風口會設計在什麼地方?”
聽到金爺爺的反問,金兌兌頓時陷入迷茫,如果是她設計,通風口該如何建呢?上面就是池塘,都是水,不能從石室的頂上開孔。四面石牆外應該都是潮濕的土壤,不適宜建設通風通道。腳下踩的地板也是堅硬的岩石,平整有序,毫無建設通風口的跡象啊。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金兌兌想不出通風道該設定在哪裡。這個水下的大石室,看起來是與外界完全隔絕的呀。
金爺爺道出了她的心思:“兌兌,你猜得對,建在這裡的金家‘魄義堂’,就是與外界完全隔絕的,只有一條進出的通道,沒有建設任何通風口。”
“啊?那怎麼有空氣?進來的人怎麼呼吸?”金兌兌驚訝地問道。
金從乾接了話,笑著說:“兌兌,來這裡的人,都是‘金立人’,最初級的閉氣修為也在半小時以上。”
聽了金從乾的提示,金兌兌秒懂。水底的金家祖堂,不是誰都可以進來的。常人即便能夠進來,也難逃“意外”。先祖們做得對,金家祖堂,原本就是金家人才能進來的地方。身懷深厚的金家柔功技法的“金立人”們,在水下的石室中可以輕松地閉氣幾個小時。就連自己這個新手,超過半小時的閉氣時間,也足夠緩緩地往返一趟。
“其實,一千多年前,這裡的地勢很低。先祖們選擇質地堅硬的岩石,預先建好堅固的石室。繼而,將雕刻大佛餘下的山土都運來此處,把方圓幾裡填高了十多米。然後,才引灌水源,形成了上面的大池塘。”金爺爺慢慢講解著,“也就是說,這裡是與外界隔絕的,也能夠把一千多年前建設時候留下的空氣保留下來。”
一千多年前的空氣?是越久越醇呢?還是腐爛不堪?金兌兌猛地捂住了口鼻。仔細看爺爺和哥哥,好像他倆依然是在使用著“閉氣”技法,只有自己卸去了技法。
看著她好笑的樣子,金從乾指著石室一角擺放的一個大箱子說道:“放心吧,那是爺爺定期更換的製氧交換一體機,現在這裡的空氣是新鮮的哦。”
金爺爺的臉色沒什麼變化,繼續說:“歷代‘金立人’以濟世救民為使命,這裡雖是金家祖堂、絕密之處,但是兩權相衡,責任更為重要!祖堂可以徐徐遷建,眾生不得一刻耽擱。這正是先祖們當年為了百姓、將祖堂從大佛原址遷出的重要原因。百年前,我的爺爺就在這裡開始存放製氧裝置。畢竟戰亂四起,‘金立人’不能丟下‘立人付’和主要護衛等人,為防萬一,這裡就成了備用的臨時避難所。幸好,到現在也沒使用上。依現在的科技水平,這裡定期更新空氣,已經變得非常容易。”
金兌兌放心地開始呼吸,對這間“魄義堂”,她還有一個好奇的地方,乖巧地向金爺爺問來:“爺爺,剛才我們進出的通道,上面是又沉又重的池水,卻沒有一滴能夠擠進這裡來,為什麼呢?難道祖堂這間大石室,也會‘避水’技法嗎?”
金兌兌又一次見到了金爺爺的眼底閃爍出亮亮的金色光芒。金爺爺說:“金家柔功的基礎技法,是‘親水技法’,包括‘閉氣技法’和‘避水技法’兩個境界。‘閉氣’和‘避水’是我們‘金立人’最基礎的本領,都是第一任‘金立人’蓐收所創。兌兌,先祖蓐收的畫像,你可記得清楚?”
蓐收,又名“該”,是金家始祖少昊帝之子。蓐收帶著少昊神位和家族子弟來到這三江交彙地。他護衛著西方天帝,鎮守著從昆侖山向西的江河源頭與弱水。蓐收建立金家祖堂,自稱為“立人”,他的神功世代相傳,就是金家技法。
金兌兌記得在金家功譜上的蓐收畫像:身高九尺,怒目圓睜,英武俊朗,左手拿著曲尺,右手擎著長柄斧頭,腳下的兩條金龍舞爪張牙,騰躍在波濤洶湧的水面之上。
金爺爺繼續說:“蓐收左手執矩治理秋天,右手執鉞主管天下刑罰。因而後世尊其為秋神和刑神。世人不明的是,蓐收手裡拿的曲尺和斧頭都是神物,是水類神物。簡單地說,兩者都擁有‘避水’的功能,可以令水流放緩、停頓。而且,二者各有特異功效,曲尺能震懾一切陰邪的活物,斧鉞陽氣極盛、百米之內可保幹燥。”
金爺爺雙手抬起,做了一個金家獨門印記的手法,朝著十米開外的一處石牆揮去。“嘎吱”一聲,原來是一處石門。“兌兌,你進去看看。”
金兌兌佩服爺爺的修為之高,已經可以隔空使用金家密印。她好奇地走向開啟的石門,又是一間大石室,約有不到一百個平方米。這就對了。
金兌兌內心算到:在池底平臺上閉氣練功的時候,很熟悉那是個籃球場大的平臺,也就是水底金家石室的頂部。下面的金家“魄義堂”,從通道下來的第一個石室近100平米,放置很多櫃子箱子;第二個石室用作藏書室和正堂,能有200平米;現在又出現了第三個不到100平米的石室,加起來正好是一個籃球場大小。看來,金家池底的“魄義堂”一共就有這3間大石室。
金兌兌站在石門口,往石室中看去,空空蕩蕩,沒有亮光。藉著藏書室內180顆夜明珠錚亮的光芒,依稀能看到這間石室中央,有一個高一尺的臺子,上面立著一柄長斧,黑乎乎的,模樣很怪,看不清楚。
金兌兌沒有走進去,扭頭望向金爺爺。金爺爺說:“在石臺上插立著的,正是我第一代‘金立人’、刑神蓐收使用的長斧,高3尺,刃闊1尺,重45斤8兩。有這柄長斧在此,上面的水再多,也不會漏下一滴來。而且,石室中,會永葆幹爽,絲毫不用擔心所藏的紙質典籍在水下受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