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丹田內的氣沒有結成金丹之前,經脈中能承受一瞬間爆發的氣的多少,決定了他能瞬間爆發出的力量。
丹田內的氣儲存了多少,決定了他能堅持多長時間的戰鬥。
所以在築基後,他們的修煉分為了三個階段。
今天的早課上,大師兄也有講。
分別是煉氣期,氣海期,辟穀期。
煉氣期顧名思義,就是不斷地去運轉體內的氣,讓丹田更大,可以儲存更多的氣,讓經脈更寬,可以承受更多的氣通行。
氣海期是指氣的總量達到一定程度,凝結成液體,如海洋一般儲存。
氣海期丹田儲存的氣的總量更更多,也是為凝結金丹做準備。
辟穀期,是指丹田儲存的氣總量更多,從液體轉變為固體的過程,當丹田內的氣海全部變成了固態後,就可以凝結金丹了。
想要凝結金丹,需要修行煉丹之術。
以身為爐,以氣血為火,燃燒丹田,直到成丹。
這個過程風險很大,稍有不慎就是丹毀人亡,每年因為凝結金丹失敗而死亡的修士超過三成。
有人因為氣血不足,有人因為氣海不夠穩固,也有人因為煉丹術學習得太過粗糙,導致炸爐。
至於金丹以後,大師兄沒有講。
七煞可以短暫提升實力的原理就是如此。
在體表額外繪製一條經絡出來,讓氣可以在經絡中流動。
但經絡畢竟不是經脈,在體表執行氣也會有所損耗。
在體內就不同了,氣不需要外放,就能直接從丹田中調動,可以大大增加氣的利用率。
付出的代價,不過是疼痛而已。
用氣去刺激七煞經絡周圍的血管,讓經絡瞬間充滿血液,結印即可使用。
不是每次戰鬥都能有時間給他放血繪製七煞的,這樣做也更加便捷。
說幹就幹。
高陽嘗試著引導丹田,利用氣在體內繪製出七煞的圖案。
可是剛一開始,就陷入了難題。
丹田處也需要繪製七煞經絡,這樣做就會傷到七煞,他嘗試了兩次後,腹部的劇痛難以忍受,只能停下。
他擔心再繼續下去,會毀掉丹田。
可是高陽隱約覺得自己的想法是可行的,他需要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