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侯軍戰勝強大的東突厥,殺其大汗頡利,這一訊息很快傳遍了群雄,使得原本就被虎侯軍壓得喘不過氣的群雄更加窒息,一場更大的陰謀正在醞釀之中。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
長安,唐王李淵很是鬱悶坐在宮殿內,與他一起的還有李建成、李元吉、李神通、李孝恭、長孫順德、佛門三論宗的嘉祥大師、禪宗四祖的道信大師、天台宗的智慧大師、華嚴宗的帝心尊者、慈航靜齋的掌門人梵清惠、還有就是靜念禪院一心大師與了空大師。
這麼多人聚集在一起,無非就是討論謝天虎的勢力越來越大,該如何是好。
原本三論宗的嘉祥大師、禪宗四祖的道信大師、天台宗的智慧大師、華嚴宗的帝心尊者是不願意捲入其中的,但是因為之前梵清惠的一系列騷操作把謝天虎得罪得太徹底了,逼得後者釋出了“討佛令”,現在佛門和謝天虎之間都已經沒有了退路,只能鬥到底。
梵清惠絲毫不認為自己有錯,在她眼中錯的都是謝天虎,誰讓其包庇魔門餘孽;還扣押了自己的徒弟師妃暄;並且不知用了什麼詭計,讓寧道奇與自己撇清干係;不斷逼迫各個割據勢力剷除佛門寺院,每一樣都是不可饒恕的。
梵清惠向李淵建議:“唐王應該立刻發兵北伐,消滅佛敵,以解蒼生之苦。”
李淵都懶得回應這個瘋女人,唐軍的主力都在李世民和李靖的帶領下進攻巴蜀,拿什麼北伐。而且上次和王世充、杜伏威、朱粲、徐圓朗、王薄等人聯手都不能勝,現在憑什麼去進攻實力愈發雄厚的謝天虎。
李建成比較穩重,他緩緩上前一步,建議:“父皇,兒臣以為謝賊所部雖然戰勝了突厥人,但他們的損失也肯定不小,沒半年是恢復不過來的。恰好嚴冬將至,不宜大規模用兵,所以目前來看,半年之內他們是不會南下的,這段時間我們要做兩件事,一是二弟進軍巴蜀,奪取這個天下糧倉;二是去聯絡天下群雄,再次組成聯盟共同對抗謝賊,方為上策。”
李淵很是欣慰的點頭同意,李建成的建議正是他心中所想。
“元吉,你有什麼看法。”
聽到李淵問自己話,李元吉忙起身說:“兒臣贊同大哥的意見,此時不宜和謝賊開戰。”
李元吉算是被虎侯軍折騰怕了,他從晉陽繞道回長安,一路逃一路打,歷經幾個月,數萬跟隨他的將士和家屬,到長安的時候已經十不存一,個個面黃肌瘦,活像乞丐一樣。李淵見他這樣,心有不忍,就免去其丟失晉陽老巢之罪。
聽到兩個兒子意見相同,都和自己想的差不多,李淵有主意了,他對慈航靜齋的掌門人梵清惠說:“早就聽聞仙子和嶺南天刀宋缺有舊,不知可否從中聯絡,促成他與我軍聯盟,只有這樣本王才能再次說服王世充和江淮群雄結盟,共同對抗佛敵。”
眾僧聽唐王請梵清惠去遊說宋缺,臉色都微微一變,顯然這些人都知道天刀宋缺和梵清惠有些特殊關係。
說白了,其實就是慈航靜齋的老把戲,每個弟子都要下山遊歷紅塵,渡過情劫,而年輕時候的梵清惠,就是利用天刀宋缺來渡過情劫。
宋缺曾今對人提過:“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當年我邂逅清惠,是一個明月當頭的晚夜。初遇她時我仍是藉藉無名之輩,霸刀嶽山的威勢卻是如日中天,清惠已對我另眼相看,與我把臂共遊,暢談天下時勢,古今治亂興衰。”
但兩人因為對時局的看法差異太大產生了分歧,同時一個只是為了渡過情劫,另一個也捨不得丟掉“刀道”,最終分道揚鑣。
梵清惠此生本不打算再去見宋缺,就讓他成為心中的美好的回憶,但此時唐王提出了拯救佛門,對抗佛敵的辦法,又不得不讓她左右為難。
修煉多年閉口禪的了空和尚,見梵清惠臉色為難,主動破戒站出來說:“阿彌陀佛,此事還是由貧僧代勞吧,我與宋缺往日還有幾分情面。不過貧僧還有一疑慮,宋缺正在與荊襄一帶的蕭銑交戰,他如何能越過蕭銑與唐王聯盟。”
李淵解釋道:“蕭銑哪裡是天刀宋缺的對手,被打得節節後退,地盤丟了大半,龜縮在江陵城中,半年內必會被宋缺吞併。到那時宋缺坐擁嶺南和荊襄之地,帶甲十萬,足以和天下群雄並肩。”
了空和尚聞言便不再多說,只念了一句:“阿彌陀佛。”
梵清惠嘆了口氣,說:“唉!了空師弟,你說不動宋缺的,他的心如同“刀道”一般堅硬,此事還是我去辦吧。”
李淵聞言,面露喜色,話曰:“仙子出馬,必然馬到功成,此事就有勞仙子了。”
就這樣,第二次反佛敵同盟已經緊鑼密鼓的展開。
喜歡截教弟子諸天行請大家收藏:()截教弟子諸天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