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裴仁基越說越激動,越說越自責,差點都要把自己說哭了。
謝虎侯聞言,差點跌了個踉蹌,心想:“剛才生氣的時候一個沒留意,看都沒看就給婠婠遞上來報銷單蓋了章,這小妮子太狠了~囧~”
…………
李唐得到了李靖,簡直是如魚得水。
李靖在北周武帝天和六年571年)出生於一個官宦之家,祖父李崇義曾任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李詮仕隋,官至趙郡太守。
李靖儀表魁偉,由於受家庭的薰陶,從小就有“文武才略”,又頗有進取之心,曾對父親說:“大丈夫如果遇到聖明的君主和時代,應當建立功業求取富貴,何必做一個讀書人。”他的舅父韓擒虎是隋朝名將,每次與他談論兵事,無不拍手稱絕,並撫摩著他說:“可與之討論孫吳之術的人,只有你啊。”
李靖先任長安縣功曹,後歷任殿內直長、駕部員外郎。他的官職雖然卑微,但其才幹卻聞名於隋朝公卿之中,吏部尚書牛弘稱讚他有“王佐之才”,隋室重臣楊素也撫著坐床對他說:“你終當坐到這個位置!”
大業605年-617年)末年,李靖任馬邑治今山西朔縣東)郡丞,在李淵帳下和突厥作戰,所以他算是李淵的老下屬了,但那是李靖鋒芒不顯,未能得到李淵重用。
隋末,身為隋朝太原留守的李淵暗中招兵買馬,伺機而動。李靖察覺了他的這一動機,於是偽裝成囚徒,前往江都,準備向隋煬帝告密。但當到了京城長安時,關中已經大亂,因道路阻塞而未能成行。不久,李淵於太原起兵,並迅速攻佔了長安,俘獲了李靖。
李靖滿腹經綸,壯志未酬,在臨刑將要被斬時,大聲疾呼:“明公興起義兵,本是為天下除去暴亂,怎麼沒有完成大事,而以私人恩怨斬殺壯士呢?”李淵欣賞他的言談舉動,李淵之子李世民讚賞他的才識和膽氣,因而獲釋。此時晉陽城裡的內應,傳來謝天虎派人四處尋找李靖,並準備委以重任的訊息,李淵更是把李靖當寶一樣看,任命他為三軍長史,每每以軍國大事問之。
李靖的軍事觀點是,北面的謝天虎大勢已成,唐軍短時間內難以奪回河東河北之地;洛陽的王世充兵精糧足,也不易討伐;不若先取武威的李軌,金城的薛舉,穩固關中地區,然後攻巴蜀奪得糧倉,到時候再看形勢的變化來判斷是反攻河東,東伐洛陽,又或是平定荊襄。
李淵也是個明白人,他稍一琢磨就拍板決定,按照李靖的方案來辦,任命二子李世民為三軍統帥,李靖為行軍長史,同時還派新招攬的蘇定方為先鋒將軍,起兵五萬討伐李軌,薛舉。
武威的李軌哪裡是李世民和李靖的對手,他甚至連對方的大部隊都沒見到,就被其先鋒將來蘇定方給打敗了,直接掉了腦袋。
金城的薛舉很有幾分戰力,他容貌魁梧,驍勇善射,錢財鉅萬,喜交豪傑,盡據隴西之地,擁兵十三萬人,自稱西秦霸王,年號秦興。聽聞李世民帥大軍剿滅了李軌,心知下一個目標就是自己,索性主動把部隊拉出去和李唐軍進行野戰,寄希望發揮自己騎兵多的優勢。
李唐大軍進駐於高墌城,李世民認為薛舉軍糧少,急於速戰速決,於是決定守城不戰,以拖垮他們。時逢李世民生病,臥床不出,三軍事務都交由行軍長史李靖負責。
李靖的軍事指揮能力還在李世民之上,他一眼就瞧破了薛舉誘使唐軍出戰並進行突然襲擊的圖謀,假意中計,派將領慕容羅睺多領輜重車兵在前,李安遠、劉弘基隨後接應,最後派蘇定方領騎兵繞道去抄薛舉大營。
果不出氣所料,慕容羅睺領兵剛出城不到五十里地,就被薛舉大軍團團圍住。慕容羅睺依計行事,原地將輜重車輛佈置成圓形防禦,首尾相連,等待援軍到來。
兩軍大戰一個時辰,薛舉的騎兵幾次差點就要衝破車陣防禦,都被唐軍奮力擋住,這時候,唐將李安遠、劉弘基兩部援軍到了。
兩軍又是一陣拼殺,眼見無法取勝,薛舉所部隱隱有了撤退之心,突然後方冒起一股濃煙,眼尖之士都辨認得出那是後方大營的方向,頓時軍心大亂。
唐軍乘勢一陣掩殺,大破薛舉所部。
隨著蘇定方騎兵的趕來,薛舉軍再無生路可言,立馬崩潰,四散逃走,薛舉本人也被蘇定方生擒。
自此李唐算是穩固了關中後方,重新滿血復活。
喜歡截教弟子諸天行請大家收藏:()截教弟子諸天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