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風來,櫻花落。
年輕的道士站在五老谷入口處,躊躇不敢進。
他叫公冶平,拜在天山派門下做道士已經十個年頭了。
修行到如今,境界還是稀鬆,比之塵遠師兄,可就差遠了。
也難怪天山派的老道士們都那麼看重塵遠師兄,修道至今不過百年,就已經是大乘期了,年紀輕輕,前途無量。
就連他自己,也是由塵遠師兄親手教匯出來的。
至於師尊……他也就是剛入門的時候見過一次,僅僅知道師尊名號——元元子。
未能成仙的師尊元元子早就在十多年前坐化,臨終前只是給師兄塵遠留下一份名單,說這是從滿天下精挑細選出來的人,有望得道,光大天山。
接下來的幾年時間,天山派的道士四處找尋名單上的人。只可惜當時的修真大派,全都在天下蒐羅優秀種子以圖強壯自家勢力,天山派又自來是清淨無爭的道家修行地,爭到最後,名單上那一長串名字,帶回天山的一共也沒幾個。其中之一,就是他公冶平。
當時天山派的老道士們各自斟酌,將這幾人瓜分了個一乾二淨,只留下出身最是貧苦,一臉窮相的公冶平拋擲當場無人搭理。
塵遠看了看,說他就代師收徒,將公冶平收在他們這一脈裡吧。
就這麼著,公冶平一步登天,成了現任掌教的師弟。
沒什麼人看好這個半路出家的小道士,只是礙於身份,也沒什麼人敢當著塵遠真人和公冶平的面說些不三不四的閒言碎語。
他們只是冷眼旁觀,就如同整個道家冷眼看著這個世道,禮儀崩壞於我何干?只求長生大道,其餘一切,過眼雲煙。
公冶平站在五老谷入口處,深深吸了一口氣,又將這口氣長長吐出,頗有幾分道家養氣工夫練到極致吐口成虹的氣勢。
他的心裡很煩,也很委屈。
塵遠師兄管教很嚴,平時總是將他帶在身邊,不斷將道門最艱深的修行法門,一點點掰扯碎了,然後全都灌進他的腦海裡。
比如一十三冊的《玄玄飛元經》,別的小道士至少連看帶背要一整年工夫才能記個差不多,在塵遠真人的督促逼迫下,公冶平只花了一個月就背的滾瓜爛熟。
這是很好的機緣,外人求之不得。
但是架不住天天這麼做,時間長了,公冶平只覺得自己腦子裡是一團漿糊。
好東西倒是不少,但是消化不了。
比如《玄玄飛元經》,他都能默寫了,但是上面的東西,他練來練去,也就練明白了不到一成。
公冶平很苦惱,一方面覺得自己資質委實不佳,另一方面又覺得是師兄他“老人家”也太急功近利了些。
其實說實話,從拜入天山派的那天起,他就沒有什麼太大的追求。
之所以願意當個六根清淨不能吃肉喝酒的道士,不過是他想混口飽飯吃呀!
什麼得道成仙,追求那種虛無縹緲的東西,有何意義?
人生在世,吃喝二字,肚子飽飽,萬事不愁!
所以,公冶平的修為進境很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