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沒有什麼城池,部落的營寨一旦被發現,很容易被攻破,但是也正是因為沒有城池,牧民於四野放牧,想要將他們全部消滅也很難。
明軍雖然將沿途發現的部落和牧民都給予消滅,但是訊息還是先一步傳到了吳克善的王庭。
王庭坐落在遼河與新開河的交彙處,周圍水草肥美,科爾沁的許多貴族都居住於此。
吳克善從沈陽無功而返之後,擔心威望降低,怕各旗不聽號令,所以沒有將人馬還給各旗,依然留在王庭。
就在明軍襲擊了左翼前旗時,王庭在半日後,也得到了明軍進攻的訊息。
王庭一時大亂,兩個時辰後,兩萬科爾沁的勇士,護著近一萬多牧民,向北而去。
另外還有騎士向四方奔出,通知各個部落,遷徒到黑龍江附近呼倫湖和捕魚兒海地區暫避兵鋒,同明軍捉迷藏。
因為西遷準備不足,又容易被明軍算準路線,吳克善只能帶著部眾向北逃至慌涼的地帶。
幸好現在是春季,天氣日漸暖和,向北還可以接受,他們可以趕著羊群,邊走邊吃,但是明軍在科爾沁草原沒有補給,用不了一個月,必然糧盡而退。
中原王朝無法佔據草原,很大的原因就是糧食得不到解決。
假設一個民壯,一天吃一斤米,他一次能運一百斤每天走四十裡,那從邊關將糧食送到一千裡外的草原上,那他去的時候要吃二十五斤,回來在吃二十五斤,就只有一半的糧食能運到軍隊手中。
南京到上海才六百裡遠,一千裡還沒有深入草原,如果是兩千裡遠,那運輸糧食的困難性就更加不可想像了。
中原王朝佔據版圖,有兩個條件,一是地方有用,二是能夠長久控制,如地沒用,又難以控制,那王朝是沒有慾望佔據那一塊地的。
所以明朝想要控制草原,就得想辦法從草原獲得補給,就需要草原的部落臣服,需要有人來交稅。
吳克善估計的沒錯,如果明軍一個月內找不到他,那明軍只能糧盡南歸。
事實上,明軍攜帶的糧食,只夠深入草原二十天,便必須南歸就食,不過明軍奪取了一些戰利品,可以延長作戰的時間。
一塊牧場就只能養那麼多牛羊,所以科爾沁雖然是十多萬人的大部落,但不是聚集在一起,而是分配牧場之後,幾百帳,近千帳的散佈在草原上,王庭的帳數多一些,貴族和牧民共計有萬人。
兩萬蒙古騎兵在吳克善的率領下護衛著牧民,一路向北急行,心急如焚的他甚至沒有等附近的蒙古人趕來,只是讓人通知一聲,便匆匆向被北逃去。
隊伍中一輛馬車內,布木布泰與福臨共乘一車。
這時福臨心中百味陳雜,他從北京逃到科爾沁,原本以為可以依靠科爾沁在關外立國,可是結果只能說他的想法太天真。
吳克善一開始也對他恭敬有加,只是他這個舅舅並不是善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