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吳克善發現自己兒子失蹤,有些擔心,所以下令退軍。
喀喇沁部的臺吉烏賀看見吳克善大怒,他心中也有些害怕,忙慌張地說道,“大汗,是有族人向我報告,在南城外發現了明軍的斥候,我以為是明朝援軍到了,所以才匆匆退兵的!”
聽見他這麼說,吳克善一下愣住了,連一臉怒氣的巴善也驚呆了。
眾人被這個訊息震驚,忽然吳克善有些不敢相信的再次提起烏賀,面目猙獰道:“你休要胡說,大雪未化,道路不通,明軍的援軍怎麼可能過來!”
“這麼重要的事情,我豈敢胡編亂造,大汗不信,可以將發現明軍斥候的人叫來。”
蒙古人攻三面,留下南面給明軍逃脫,所以在城南有一隊人馬監視,可是明軍城門緊閉,他們沒有等到明軍出城,反而等到了明軍的援軍。
吳克善還是不信,但是巴善卻有些相信了,他沉聲道:“大汗,烏賀臺吉說的可能不假,或許明軍沒走遼西走廊,而是乘船渡海而來。當年明朝能將謝遷的三萬人運到朝鮮,那麼現在運大軍到遼河口,然後順著結冰的河道北上,也不是不可能!”
關外被大雪覆蓋,道路不通,沿途又沒有補給,甚至生火的木柴都不好找,蒙古人都不敢走遼西走廊,明軍肯定也走不了,但是海路還真有可能,畢竟明軍曾渡過三萬大軍去朝鮮,有先例在。
周圍的蒙古人聽了,頓時慌了起來,紛紛驚呼道,“這怎麼辦?沈陽還打不打?我們趕快撤吧!”
吳克善臉上一陣陰晴,慢慢松開了烏賀,而就在這時,他發現弼爾塔哈爾沒有出現。
這讓他心頭一緊,不由得想起,方才看到弼爾塔哈爾登上城頭之後,便一直未看到他的身影,於是不禁忽然大喊道:“我兒在哪裡?”
巴善指揮他的部眾,也沒注意到科爾沁那邊的情況,但是一名科爾沁的千夫長,卻忽然悲痛道,“可汗,弼爾塔哈爾被明軍殺了,屍體被拋下了城頭。”
吳克善聞語,內心頓時一陣劇痛,眼前一黑,便忽然載倒下去。
一場血腥的攻城戰結束,蒙古人又丟下兩千多具屍體,明軍士卒正在忙碌地清理城牆時,謝遷也得知東城的蒙古人先撤的訊息。
這時,張家玉到他身旁,低聲道:“今天的攻城蒙古人虎頭蛇尾,有些蹊蹺。”
謝遷也覺得有些奇怪,但卻微微一笑,“不管那些,這次進攻失敗後,蒙古人想要準備器械,再次進攻,估計還要幾天,而如今已然二月,我看他們輸定了。”
城外蒙古人退回大營,城池沒攻下,反而折了大汗的第三子,大汗被氣暈了不說,明軍援軍趕來的訊息,又讓各部坐立不安,可以說是屋漏偏遭連夜雨。
巴善今天又損失了一千人,這次跟著吳克善來打沈陽,什麼好處沒撈到,反而折損了兩千多勇士,令他糟心不已。
眼下城池打不下來,明軍援兵又到了,整個攻打沈陽的計劃可以說已經失敗,巴善萬分惱火,他已經不想再打,只想率本部落勇士趕緊逃回草原,然後收拾鋪蓋,往西去投金國,避免被明軍報複。
這時他找來一名千夫長,吩咐他告訴族人去收拾,等吳克善一醒,他便勸他一起撤離。城池都打不下,等明軍援兵一道,他們就是等死。
遊牧打不贏就跑,能屈能伸,才能活得長久。
這時他正在帳中收拾自己的東西,一名科爾沁的百夫長來到帳外稟報,“巴善臺吉,大汗有請!”
“大汗醒來呢?”巴善隨口問了一句,便出了大帳前往吳克善的汗帳。
王帳內諸部首領已經先到,眾人正在竊竊私語的議論著,巴善走進帳坐在烏賀臺吉身邊,後者忽然靠過來小聲說道:“大汗要我們伏擊明軍援軍,然後繼續攻城!”
巴善聽了臉上一善愕然,這個時候伏擊明軍援軍有什麼意義,就算伏擊成功了,也打不下沈陽呀,這對諸部根本沒啥好處,況且明軍斥候既然已經到了南城外,也發現了他們,怎麼會讓人伏擊,怕是伏擊不成,反而要被援軍和城中明軍夾擊。
巴善不禁抬頭看了吳克善一眼,只見他坐在上位一言不發,臉色陰沉如水,便估計他是被一連串的打擊弄得喪失理智了。
這時吳克善果然提出了要在渾河兩岸伏擊明軍,幾個部落首領反對,他根本不聽,巴善勸了一句,見吳克善一定要伏擊明軍,然後擊破沈陽給兒子報仇,他便也沒再勸了。
當天晚上,巴善和烏賀便領著族人,同時離開了大營,往北而去,其他幾個部落見此,也紛紛撤離,等吳克善得到訊息,沈陽城下已經只剩下不到一萬五千科爾沁人,眼看這天快亮,吳克善也只能含恨,拔營北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