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東家給的薪俸很高,但鐵匠們還是苦不堪言,商號內的一名老鐵匠,便因為勞累過度,只能回家修養。
在修養期間,那鐵匠看著家鄉轉動的水車,便忽然突發奇想,若是對水車進行改良,加上鐵錘,再裝上幾個齒輪、曲柄與控杆,把提水改成提升鐵錘,是否就可以用來打鐵?
鐵匠有了這個想法,便向東家請了長假,在家改造水車,但過程並不容易,很快他便花光的積蓄,但改造水車卻始終沒有成功。
鐵匠是商號的老師傅,東家見他半年多還不回商號,便以為老東西要去別的商號,作坊裡一個師傅,往往帶著十幾個徒弟,師傅一走,徒弟多半也要走,商號會蒙受不小的損失,所以東家便派人去重新商量待遇,想要挽留。
結果回來的人告知了鐵匠的想法,商號東家立時敏銳的察覺到了好處,馬上出錢出力,又找來許多工匠,在老鐵將的基礎上進行改造,終於初見成效。
鐵匠進行改造後,主要的問題是利用水車將鐵錘升起後,放下時落點不穩,眾多工匠群策群力,將鐵錘鑄成方形,改用鐵條鐵板搭起骨架,成為鐵錘大小的方井。
鐵錘則在方井中由水車牽引的繩索吊起與放下,將鐵錘落下的角度保持垂直,這樣就能保證落點的穩定。
商號很快採用了這種技術,減少了人力捶打,改用水機鍛錘,而為了保持優勢,東家自然與鐵匠和其他匠人,重新簽了契約,以求壟斷這麼技術。
不過,商人間訊息靈通,別人見他們吃那麼多單子,自然生疑,事情很快就傳了出去,並被官府知曉。
之後,工部官員出面,以每年給商號固定訂單為條件,將老鐵匠等人招入工部,便給了個工部營繕所正九品的所丞職銜。
工部得了這一批工匠,在原來的基礎上,進一部完善,使得工部制甲的速度也大大提升。
這一千副鎧甲,也一同裝備了宣武營,但因為比棉甲和罩甲重的多,所以還沒給士卒穿上。
“這個道沒有試過!”
陸士逵聽了,忙說道:“那就撐著現在的機會試一試,據說這批甲原本是準備裝備橫沖馬軍的,結果被殿下調撥到了揚州。我臨行前,宋侍郎有過吩咐,希望這批銃和新甲,將士們都能用上,還希望軍中若是發現有什麼問題,及時向工部反應,好讓工部對兵器進行改進。”
這些東西,雖然軍器監已經反複測試,但具體如何,還是需要在戰場上用一用,所以宋應星極其在乎戰場的反饋。
“那就拿出來試試!”工部這是拿揚州戰場檢測新銃、新甲,陳邦彥管著兵部,自然希望工部能製造出好東西。
張有德聞語,抱了抱拳,然後轉身離去。
不多時,幾名士卒拿出幾套新甲,這種甲由兩塊鐵板,胸板和背板組成,搭扣和鉚釘為黃銅打造,裡面有皮革,胸板上有圖案,還有“橫沖”的字樣,可見確實是給橫沖馬軍打造的。
士卒很快將一套新甲套在稻草編制的假人身上,然後抬銃射擊,一百步外,一聲銃響過後,士卒上前檢查,整個鎧甲凹陷去一塊,但銃並沒有將鎧甲擊穿。
士卒馬上前至五十步,然後再射,一個小指頭大小的彈孔立時可見。
聽了稟報,陳邦彥等人都詫異起來,這新甲全鐵打造,明顯要比棉甲精良,怎麼會五十步就被洞穿呢?那裝備起來還有什麼意義。
陸士逵也十分不解,軍器監肯定進行過測試,不肯能會生産這種費力不討好的盔甲,他看了眼試射士卒手中的自身火銃,突然反應過來,“換鳥銃試射!”
眾人也齊齊反應過來,忙讓士卒換了鳥銃、魯密銃再射,結果五十步內都沒有破甲。
陸士逵等將見此,心中不禁都有些感觸,火器今後肯定越來越強,盔甲最後必然要被淘汰,但是就目前而言,這些盔甲用來對付滿清,卻依然大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