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他們主要是被王彥的身份震懾,沒有能夠與王彥抗衡的人物,他們名義上也是大明朝的臣子和軍隊,一般人,怎麼敢和大明朝的攝政親王對抗。
城頭上,發現遠處徐徐而來的人馬,士卒們紛紛擁著城牆眺望,他們議論紛紛,將校們則面帶惶恐之色。
一般的小卒,對於江西與朝廷的關系,瞭解的並不深,可是將官們卻多少聽到了一些風聲,他們看見楚王的大纛旗,心中怎不叫苦。
城上一陣惶惶,這時將士們身後,忽然一聲炸雷似的聲音響起:“撫臺大人,臬臺大人到!”
議論紛紛的將士們,聞語忙轉過身來,站得筆直。
臺階盡處,堵胤錫和吳尊周兩人,在江西諸司文武官員的陪同下登上了北城,他們經過之處,所有的軍士都垂頭致意,不少將士看見了堵胤錫,臉上的惶恐立時就消散了不少,彷彿看到了主心骨一樣。
劉一鵬與郭天才見了堵胤錫上城,立刻迎接上來,指著城北道:“撫臺,楚王已經快到城下了,督鎮又不在南昌,我們要怎麼辦啊?”
隨行的吳尊周聽了這話,臉色慘白,他全程參與到政變之中,王彥經過安慶回南京,而改道來武昌,他們的計劃便基本失敗了。一時間,吳尊周不禁腿顫起來。
堵胤錫鼻子裡出了一股長氣,見不少將官都圍了上來,想聽他怎麼決斷,可他卻一揮手,“你們各司其職,本撫自有決斷!”
眾多將校聽了,雖不情願,但還是紛紛散開。
唐王要動手政變,堵胤錫自然是知道的,不過他並不支援,但唐王並沒有采納他的意見。
他反對政變,到不是他站在王彥一邊,而是他覺得,此時政變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首先他本能的排斥唐王採用這種手段,其次就算唐王成功了,西南何騰蛟、湖廣吳晉錫、兩廣陳子龍這些楚派大佬,還是存在。
唐王採用這麼激烈的手段來奪權,打破眼下大明的政治規矩,那楚派大佬們未必會抱著規矩不放,他們也可能興兵奪權。
特別是何騰蛟,堵胤錫對他這個老上司是分了解,鬥起來絕對沒有底線,他要是打出為王彥複仇,平定叛亂的旗號,聯系楚粵之眾,學那左良玉興兵東下,那大明朝便完了,而就算他們不起兵為王彥複仇,也很有可能形成割據之態。
如此一來,大明的格局,只是由楚派代表中央,唐魯割據,轉變為唐派代表中央,楚派轉為割據地方,對朝廷而言,一點進步都沒有,甚至開了倒車。
花有千萬種,世上的人也各不相同,有的自私一些,有的卻有一顆公心。
官場上,待久了,絕大多數人,都會慢慢變成政客,可堵胤錫其實與王彥一樣,做事都有一定的底線,算得上是政治家。
王彥突然進入江西,堵胤錫便已經明白,唐王可能要失敗了。
對於王彥,堵胤錫其實是很失望的,他曾經以為王彥是郭子儀、嶽武穆一樣的人物,可是王彥卻逐漸向權奸的方向發展。
這時,堵胤錫走到城牆邊上,王彥領著大軍已經到了城下。
他只見王彥身後,彩旗翻飛,鑼鼓喧天,就像怕誰不知道他來了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