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運送物資的民夫之外,軍隊也在大規模調動,在武昌附近訓練的新卒,被發往兩廣,而兩廣的忠武、忠至則往武昌調。
王彥並沒有預料到,這麼快就會攻打江南,他原本是想等新卒形成戰力後,再發動江南之役,但現在局勢變化,等新兵練好,已經來不急了,他只能將精銳調來武昌。
原本退役的許多五忠軍將士,也被重新徵召。
一時間,各村,各寨,只見騎兵疾馳而入,張貼榜文。
五忠軍老卒紛紛回家收拾衣甲、兵器,家人問之,只回答說:“大王大點兵,軍貼有我名。”
老卒便義無反顧的告別家人,奔赴武昌。
整個南中國一下火熱起來,可光有熱情並不行,農耕民族打仗,考驗的還是後勤。
這兵馬一動,銀子就像水一樣嘩嘩的流,想攔都攔不住。
王彥剛剛建藩,加上之前和朝廷爭鬥,造成的混論和官員的流失,影響著他的備戰。
這其中最顯著的就是,在這樣頻繁和大規模的調動中,形成了許多混亂,整個幕府不知道,花了多少銀子,還要多少銀子,已經一年能收多少銀子等等問題。
今日,在備戰火熱之際,王彥便召集諸多藩國官員,來總督府邸議事,理一理現在的財政,以及預算一下,這場仗打下來,還要多少銀子。
何騰蛟走後,湖廣總督府被王彥稍微進行了一些改造,原來的總督府大堂被改成了議事堂。
現在王彥學著魯藩一樣,官員基本自己任命,並做了些改變,他在幕府設立七省卿,以及議事堂,其實也就是內閣。
七省卿由他的幕僚或者各部長官充任,每一省專門幫助王彥處理一部的事務,但處理時並不能獨斷,需要由議事堂討論,而能參加議事堂的除了七省卿外,還有各部尚書、侍郎、以及諫臺禦史,還有六科給事中。
若是這些人覺得議題不合理,便可發回讓七省卿重新處理,然後再議。
當然這種制度,目前只是剛剛開始摸索,還有許多問題,而且現在官員也不齊全,需要慢慢補充。
這時來參加議事的幕僚和官員,大都已經來齊,一共三十餘人。
眾人正坐在堂內三三兩兩的交談,都在說著最近備戰中的諸多問題,以及這議事堂的稀奇。
這時王彥到了議事堂外,門口的侍衛當即高喊:“殿下到!”
議事堂內立刻安靜下來,眾人見王彥在陸士逵的護衛下疾步進來,紛紛起身恭迎。
整個議事堂的佈局有點怪異,大堂上有三個臺階,最高的那層臺階上,單獨放著一張桌案和一把座椅,坐在上面可以俯視整個大堂,第二層臺階則擺下了七張桌案和七把座椅,到地三個臺階,又變成了一章桌案,但沒放座椅。
在這三個臺階對面,則面對著臺階放著三十多張桌案和座椅,形成一個集團,彷彿與臺階上的集團是對立的一樣。
這與傳統的擺設,簡直天差地別,好在之前就已經有幕府幕僚解釋,每個桌案上又放了對應的官職,所以眾多官員到不至於不知道自身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