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人在書房內坐定,王夫之見王彥一臉愁容,又知道他去過禮部,便試探問道:“殿下,可是議和要定下呢?”
陳邦彥聽了這話,愕然看向王夫之,然後又轉向王彥,開口問道:“殿下,可有此事?”
三人表清不一,從顧炎武和王夫之的表情來看,議和談了大半月,或許他們早就預料到了這一點。
王彥嘆了口氣,說道:“雖沒定下來,但也差不多了,陛下與不少大臣看到條款,大多是贊成議和的。”
陳邦彥聽了溫怒道:“怎麼能議和呢?北面半壁不要了嗎?京師不要了嗎?要承認滿清的法統嗎?”
王夫之到沒有動怒,“殿下,不知是什麼樣的條件。”
當下王彥便把三條都說了一遍,幾人聽了一陣沉默。
這樣的條件,確實連著主戰派都不好意思反對,一紙和談,就能拿回江南和兩淮,你主戰派打回南京都還沒個定期哩,幹嘛不和談。
可正是這樣的條件,才需要讓人警惕,建夷的品行哪有這麼高尚,這麼損己利人,多爾袞難道要立地成佛麼?
陳邦彥一下就聽出關鍵,“殿下,建夷開出這麼多條件,最後關鍵還是想讓水師退出長江,這不過是條緩兵之計。”
王彥說道:“建夷的目的,孤能猜出一二,一是打通漕運,二是挑起朝廷內部的矛盾,可孤雖然清楚,但朝廷內卻有人相信建夷。”
這相信也未必真的全信,但只要有達成和議的可能在,哪怕只有一成,也只得冒險,畢竟一旦真的實現,那就等於光複南都和數千裡江山的功績加持一身,甚至足矣蓋過王彥。
幾人聽了王彥的話語,心中只要稍微深思,大該也能猜出這個有人是哪一部分人,書房裡不禁微微沉默。
王彥此時卻忽然問道:“兄長,顧先生,之前談及建夷內訌之事時,孤觀兩位神色與眾人不同,反到有些憂色,不知為何?”
王夫之與顧炎武聞語,對視一眼,最後由顧炎武道:“殿下,想必也察覺到,隨著大明局勢好轉,朝廷對於殿下的牽扯愈發明顯了。”
王彥點了點頭,從封王到現在,他確實感覺到了許多掣肘,很多政策推行起來都不如之前通暢,而且許多改革策略,都沒有被朝廷批準。
“先生繼續說。”王彥伸手道,認真聆聽。
顧炎武未語先嘆,“殿下,恕在下直言,這豪格與多爾袞決裂對於大明來說,是件大喜之事,但對殿下來說,今後在朝廷上,恐怕面臨的壓制就更多了。”
這一點王彥是有所預料的,他原本以為會等到南京光複之後,矛盾才會猛烈爆發,但以目前形勢來看,是他太樂觀了。
王彥微微沉默,半晌後才沉吟道:“先生既然有所預料,不知可有策教孤呢?”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顧炎武起身,躬身一禮,正色說道:“在下以為,殿下這幾年風頭太盛,然根基卻不穩,當務之急,乃固本培元,鞏固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