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尚禮聽了,連忙翻身下馬,提著還在滴血的大槍,分開人群,眼睛在人群中四處搜尋,終於看到了遠處的張獻忠,於是慌忙三步並作兩步竄了過去,拜倒餘地,嚎啕大哭道:“上天庇佑,幸得萬歲無恙。臣以為~臣~嗚嗚~”
張獻忠眼睛也是一酸,但卻鎮定精神道:“尚禮,不必如此,你我君臣大難不死,他日定能一雪今日之恥。”
王尚禮見此,遂即收起哭聲,卻聽張獻忠又問道:“卿掩護朕西撤,可知諸王的情況?”
“回稟萬歲。”王尚禮想了想,答道:“當時吳三桂突然殺到,我軍陣形散亂,安西王的建制最全,但也沒有擋住吳三桂,大陣直接被清騎殺穿,豪格見援兵到了,立刻率領清騎反擊,萬歲發令撤退之後,南陣的定北王立刻向南脫離戰場,平東王僅隨陛下之後,只有安西王和撫南王的情況不明。”
張獻忠聽了心裡一陣絞痛,這時又有數千潰兵過來,一打聽,正是平東王張可望率領部下逃至於此。
這時他兩萬部眾,就只剩下三千多人,可謂悽慘無比,真是師潰如山倒。
這還是因為有李定國擋了吳三桂一下,加上張獻忠撤退的命令下得早,不然稍有遲疑,整個西軍都可能被圍在褒城之北,被清軍殲滅。
此時張獻忠將張可望喚到身前,“兒一路退來,可見定國與文秀?”
“回稟父皇,吳賊精銳齊出,豪格趁機反撲,兒幸得定國、文秀斷後,才逃過追殺,不過此時怕~”張可望顯的慌亂地說道。
張獻忠見此,遂即對王尚禮道:“卿在辛苦一趟,將所有的馬軍都集合起來,沿著漢水下去,看能否接應出二王。”
“臣領命,必定將兩位殿下接應回來。”
王尚禮遂即領著剩下的龍驤騎兵,以及張可望的百餘騎兵,湊夠六百之數,離開了大隊,順著漢水東去。
“可望你立刻前往定軍山大營,讓汪兆齡立刻拔營,帶不走的糧草物資全部燒毀,然後與朕在金牛道入口彙合。此外武都山也要派人燒掉。”休息片刻之後,張獻忠已經恢複了一些,於是連忙吩咐。
張獻忠縱橫天下數十年,也吃過不少敗仗,雖說這次敗得比較慘,但還是很快就鎮定下來。
在張可望領命離去之後,張獻忠遂即站起身來,敦促敗軍繼續前進,大軍洗劫了勉縣,將之前就搶過一遍的縣城,又再搶了一遍,然後向金牛道的入口進發。
王尚禮率領六百騎兵,向東前進,他感覺兩位殿下如果真的突圍了,肯定會走漢水,他心知情況緊急,因此催促部下火速前進。
等向東走了二十餘裡,王尚禮已經隱約聽到喊殺之聲,他心頭頓時大急,拼命鞭打戰馬,又行三五裡,終於看見有西軍士卒零星東來。
他上前喝問,得知正是撫南王和安西王的部眾,言他們為了給主力爭取撤退的時間,抵擋清軍鐵騎的沖擊,致使死傷慘重,並且被清軍糾纏,無法脫身,後來清軍分兵去追擊南逃的定北王以及西潰的主力,部隊方才得脫,然而清軍緊追不放,兩位殿下正親自率部斷後。
王尚禮一臉陰鬱,“你們速度西去,不要回定軍山,走勉縣入金牛道,萬歲在那裡等候。”他說完,便一夾馬腹,飛奔而去。
六百騎兵繼續東行,越往前走,敗兵越多,一個個丟盔棄甲,滿臉倉皇,若是問之,都說:“清兵追的甚急,安西王與撫南王被清兵咬住,無法脫身。”
王尚禮繼續前行,終於遠遠看見,一支規模兩千多人的西軍步軍與百餘騎兵,一路且戰且退,而他們之後,則是漫山遍野而來的清軍追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