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本身就是個年輕氣衝的脾性,這被毛承祿三言兩語就是心中一橫,反衝進皮島水師的船隊裡,輕車熟路的尋找那些個退走的船隻,竟然還真被掀翻了十餘艘小船,俘虜了兩三百人。
從俘虜口中得知尚可喜、尚可義兄弟二人上了皮島的訊息,話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尚家兄弟二人自持皮島總兵黃龍不敢拿他們怎麼樣,可毛承祿卻不以為然,斷定黃龍不會放過這個機會,趙孟半信半疑,倒也趁著天黑靠近皮島附近潛伏下來,反正等著半夜也不虧,到時候就算沒什麼捕獲那也沒什麼損失,只是延誤一天而已。
這倒不是說毛承祿神機妙算,而是相比較尚家兩兄弟,毛承祿和黃龍當初在皮島上那可是死對頭,黃龍是朝廷提拔的皮島總兵,而毛承祿則是東江毛帥毛文龍唯一的侄子,至於尚可喜、尚可義兄弟二人可都曾是毛文龍的假子,也都是以毛承祿馬首是瞻,把黃龍這個皮島總兵當了擺設。
二人在島上自然對不來,當初耿仲明、孔有德等人叛出皮島之前還搞出那麼一出,說到底和毛承祿也有很大的關聯,若不是他坐視不理,此二人也拉不起那麼多人叛亂,最後還在離開之前把一個皮島總兵羞辱成那般模樣。
毛承祿自認黃龍肯定會藉機剷除異己,而皮島水師的退卻則是因為尚可喜、尚可義二人心疼自家兵丁,這才在上島之前下令暫時退守各島,這反而給了趙孟等人機會。
果然,半夜裡皮島上衝天的火光冒起,讓等了一宿的趙孟自然是喜形於色,當機立斷兵發皮島,直接偷襲上門。
至於皮島的火光沖天,這的確是尚家兄弟二人惹的禍,或者說,是皮島總兵黃龍惹的禍。
背後暗算人也就算了,如若是暗算成功了,自然是皆大歡喜,少不得黃龍這個皮島總兵也能坐的名副其實,可關鍵就在於,他黃龍失敗了,不僅於此,不但連暗算都沒暗算得了,原因很簡單,有人告密!
尚可喜、尚可義的十來個侍衛竟然竟然浴血殺了出去,硬是把圍著他們的百餘人殺了十幾個然後跑出去一個,當李惟鸞知道這個訊息後嚇了一大跳,趕緊彙報給皮島總兵黃龍。
黃龍遠比李惟鸞來的果決,這若是被那個跑掉的侍衛尋到尚家兄弟倆,恐怕這別說暗算,哪怕是真槍實刀的明著來,他黃龍就算勝了,恐怕那也算是元氣大傷,更別說到了那個時候收編尚家兄弟的兵丁那可就一點指望都沒有了。
雖然說成王敗寇,可這也要看時機,尚可義、尚可喜駐紮的島兵丁如今被當做出頭羊似的被殺了一大幫,你還指望這幫人投靠自己?黃龍沒那麼傻,所以他當機立斷,將原先後半夜的暗殺計劃直接提前。
可沒等他跑到東廂房,嘈雜的聲音已經一陣又一陣,而火光也沖天而起。
黃龍不至於以為那些兵丁擅自提前下手,那就只剩下一個可能了,尚可喜、尚可義知道了訊息,直接帶人拼命了!
要說當初雖然截下了兄弟兩人帶來的十幾個侍衛,可也為了安此二人的心,還留著七八個親衛,如今看來這火光是尚氏兩人帶著親衛,少不得鬧的動靜還不小,眼看不像是百八十人,而是千八百人。
黃龍一時出神,可不敢鬆懈,這若是被這兩兄弟跑了,到時候別說他這個皮島總兵坐的不安穩,到時候一幫子分裂了的東江鎮舊將到時候心有不滿,恐怕腦袋搬家那也是輕而易舉的事!
要說實力,黃龍就算再當個三四年的總兵,也未必能壓得過這幫子東江鎮舊將去,若不是這幫人本就各自不和,黃龍又有心拉攏兼打擊異己,這才使得皮島至少表面還保持一體,他黃龍平日裡除了尚家兄弟二人,其餘的也勉強指揮的動。
但這若是讓尚可喜、尚可義逃出去,那就說不定了,到時候恐怕就是他黃龍被一大幫東江鎮舊將給摘了腦袋去,朝廷怕是除了新派一個總兵之外,連問罪都懶得問。
至於李惟鸞,早嚇得在一旁一句話都不敢說,但好歹也是戰將出聲,三言兩語間把事情弄了個一清二楚,而且那東廂房那還不是尚可喜、尚可義帶著七八個親衛衝殺,而是至少三四百人拼了命的企圖衝進東廂房去。
也就是說,黃龍的錯覺還真應驗了,動靜這麼大還真不是七八個人鬧出來的,而是上百人。
黃龍鐵青個臉,低頭微怒道:“這三四百人從哪來的?他尚可義難不成還能變出兵丁來不成?”
尚家兄弟倆,尚可喜他還不放在眼裡,區區一個莽夫,就算是可比古之惡來那又如何,千八百人殺之如捏死一隻螞蟻,可尚可義卻不能小視了去,至少這後手就大出黃龍的意料。
李惟鸞低著頭不敢吭聲,當初可是他信誓旦旦自認萬事俱備,可現如今成了這副局面,他又豈敢妄言。
“如今島上能調動起多少人?”黃龍咬牙切齒的道,此時計算不顧及個人私怨,他也不能任了尚可喜、尚可義走脫了,若不然日後別說整個皮島,到時候恐怕拉攏來那幾個東江舊將也少不得翻臉不認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島上兵丁大多被派了出去。”李惟鸞趕緊答道:“只有一千餘人的戰兵。”
“輔兵了?”一千餘人的戰兵想擋住尚可喜、尚可義的三四百人雖然不難,可若是隻是堵住他們的去路那就不容易了,所以區區一千餘人根本不夠。
此時黃龍又開始恨起那個從未見過的船隊來,若不是這些人拖住了皮島大多數戰兵,擋住一個區區尚可喜、尚可義怎麼會成問題。
“輔兵?”李惟鸞被黃龍問的一怔,瞬時又是大喜,哪能不懂黃龍的意思,這才答道:“足有三千。”
輔兵,顯而易見,區別於戰兵,與其說是兵丁,莫不如算是平民百姓,只是換了一個稱呼而已,作用也僅限於輔助以及時候當做功勞薄上的一筆,在大明的軍隊裡將輔兵算作大軍中的一份子也再正常不過。
大明軍隊出征動則十萬出頭,這輔兵倒是有個七八萬,只能算個人頭數。
只是皮島自東江鎮毛文龍開始就人人皆戰,所謂的輔兵就更都是些老幼病殘,一時間也沒人想得起。
方凱到了大明才知道,如果朝廷上文書寫著‘發兵十五萬’‘兵卒十萬’那十有八九是指編制滿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