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琳琅嘴上應是,心裡可沒答應,不過總算送走了周臻。
顧至的事繼續發酵,並沒那麼容易就結束。他回了顧家,被顧二老爺動了家法,據說是打得十分慘烈,如果不是顧老太太要死要活的攔著,顧至都被打廢了。
都打得動不了了,他也沒閑著,繼續上書,這回他告禦狀,告的就是顧二老爺,說他私底下拉幫結派,夥同敵國,坑害自己的父親,竊取了鎮國公之位。
這還不算,他還告顧二老爺派人暗殺自己,就為了謀這個世子之位。
一石激起千層浪,不管是信還是不信,這事在京城掀起了喧然大波。有支援顧至的,說當年鎮國公死得莫名其妙,甚至顧夫人下有幼子,就算夫妻感情再好,無論如何也不該放棄兒子,選擇與鎮國公殉情。
但偏偏她做出了這麼出人意料的舉止,可見定是受到了殘害。
也有支援當今鎮國公顧二老爺的,證據有二,一是他這麼多年,始終兢兢業業,為人寬厚,做事踏實,不可能是大奸大惡之人。二是顧至從小就頑劣,長成之後也是個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顧二老爺對他百般縱容,從未施與狠手,就是親兒子也不過如此吧?
甚至顧宣遠比他個世子優秀,可顧二老爺也始終沒替顧宣申請世子,平日裡也絲毫未見他對自己兒子的偏頗。
更有人跳起來道:他竊了鎮國公之位,心虛唄,如果還不對侄子好,那不得遭天打雷劈?你說顧世子不學無術,一無是處,怎麼不知是顧二老爺有意把他養廢?
什麼寬厚縱容,那是捧殺吧?但凡他對這個侄子用心,也不會有意縱容,好好的孩子也能被驕養出一身臭毛病。
一時朝臣們也爭論不休,大有請陛下決斷的意思。
可陛下始終沒發聲,諸臣也猜不透他的心思。按說顧至先前驕狂,若陛下對他生了惡感,這次只需打他一個誣告,他就再無翻身之地。
可若陛下對鎮國公存著一份憐憫,也會叫三司好生審審這樁陳年冤案,說不定還能替顧、祁兩家昭雪。
就在這個時候,傳出祁季昭病故的訊息。
祁貴妃當場就吐血暈了過去,醒來後便跪求陛下,要親自去祁家給祁季昭治喪。自始至終,她不曾為顧至叫一聲冤,也不曾替祁季昭叫過一聲苦,但含悲忍辱的姿態做得極足。
陛下追封祁季昭為肅寧候,以候爺之禮厚葬。
一時眾人更看不懂陛下是什麼意思了。
顧祁兩家因為同一件案子而被獲罪,算是一根藤上的螞蚱。並且兩家是親戚,顧至和祁季昭又都同時失了父母,且這麼多年兩人始終孤苦無依,寄養在顧家,簡直就是這樁案子的活招牌。
陛下這麼多年都不許人提起舊事,如今卻厚葬祁季昭,這是不是暗示著陛下對祁家生了憐憫之心?
對祁家如此,顧家還會嚴苛嗎?
一旦他生了憐憫之心,就代表著他很有可能從輕發落顧至,這還是在顧至誣告,不孝,有罪的前提下。可如果證實他所告確實,那麼當年的冤案將會被平反。
陛下自然不會承認自己有錯,可如今有顧二老爺這個背鍋的,他就有了下臺階的藉口,不僅能還顧、祁兩家清白,他還成了不世明君。
但君心難測,誰又說得清,猜得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