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知秋眼見眾人風雲流散,自己卻也沒有歇著,徑自來到夥房處,徵用了一個爐灶,讓人去將正自排隊挖土地老張頭找了來。
老張頭見了身披錦袍地張知秋,自然是好一番地驚羨訝異,不過張知秋也沒有多做解釋,只說大帥要讓他來負責打製一件東西,如果成功,必有重賞!
老張頭對此倒是沒有什麼意見,而且張知秋允諾,一會兒加餐的時候可以讓他不限量地吃麵條,老張頭於是馬上便精神抖擻地全身的腱子肉亂抖。
事實上,張知秋之前已經建議,等一會兒所有地土方作業完成之後,所有的役夫們都要給足量進行加餐的,否則如果戰事起來之後,這些役夫們卻是體力不足手痠腳軟,那就真是徹底地悲劇了。
當然,那些承諾的獎勵面條還是要給的,這缺額的糧食好補,但自己的命要是斷送了,那可是無處訴冤去。
聽完張知秋地要求之後,原本自信滿滿地老張頭也有些怵頭:這種聞所未聞地東西聽著好像簡單,但要求如此嚴格,還要達到那種匪夷所思地功效,老張頭可是一點兒把握都沒有。
不過,張知秋此刻也並不準備讓老張頭從頭來過,他直接地弄來兩把嶄新地鐵鍬讓老張頭改造——據說是把那兩個正在使用鐵鍬中地小隊的隊長氣的夠嗆,都和去收鍬地小吏大吵了一通。
對於小隊長們來說,大家與小吏級別相當,又也還是些拐彎抹角地親戚,吵了也就吵了,最重要的是,這番姿態可是做給手下人看了。
做為基層幹部來說,最害怕的,就是被部下認為是“軟弱而無擔當”,那後邊的工作就沒法開展了,各種各樣地“刺頭”會層出不窮地冒出來,讓你疲於應付而且事倍功半。
當然,這些事情根本與張知秋無關,更是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內。
明朝民用鐵的質量實在是有些慘不忍睹,即便是軍中的鐵鍬,兩個合一起也煉不出多少精鐵來。
不過,對於張知秋而言,改良鐵質的辦法卻是多的很,但也不急著在於這一時。
代表著土法煉鋼最高成就地、盛行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地農村煉鋼小高爐,這些東西在現代可以很容易地便搞到手的。
事實上,在網上地某些專業論壇裡,這些東西連帶圖紙、工藝流程都是有著詳細記載著的,只要稍作改動,基本就可以原封不動地搬到這大明朝來的。
屆時,這些在現代屬於家庭作坊級的小高爐,絕對可以成為本時代世界一流,且最大、最先進的煉鋼裝置而風騷全球……
當然,這還要張知秋準備去這麼做才行。
不過,張知秋此刻卻也不需要有太過精良的鐵器,兩柄鐵鍬二合一,倒騰了一個下午兼半個晚上的時間,在將老張頭折騰地疲憊欲死之後,一個讓張知秋勉強滿意地“洛陽鏟”成品總算是新鮮出爐了。
因為張知秋在整個過程中不允許任何人接近,連帶著被餓的前胸貼後肚的,除老張頭之外還有一直看火、弄的滿臉烏黑地老孫頭。
雖然老頭兒此刻神智還一直都有點兒迷糊,但其控制火候的能力,卻是得到了老張頭地大力贊賞和肯定的。
不過,兩人最後也不算虧,等洛陽鏟泡到水裡之後,三人大魚雖然沒有,但大肉卻是敞開地吃了個飽,即便是幾日來都沒有聞到一絲葷腥的張知秋,這時也不禁是熱淚盈眶、老淚縱橫啊……
有些出乎張知秋和輜重營所有人地預料之外的是,整個下午都風平浪靜,並沒有預想中那些鋪天蓋地殺來的馬匪。
有了這段寶貴地空閑時間,卻是讓連著挖好兩道壕溝,築好土牆後還特意進行了加固處理地的役夫們,甚至還有時間練習了一陣投槍,但問題果然是多的讓人慘不忍睹。
好在連續不斷地回報的遊騎兵們都陸續地證實,在正前方三十裡外地那些馬匪們,全都還安安穩穩地鑽在山溝裡,基本上是連偵騎也不出山口的,仍然是老老實實地擺出一副守株待兔地釣魚模樣的。
雖然一時還猜不透馬匪們地本意,但見慣了後世小說和影視劇描寫地張知秋,對此卻是頗感不安,直覺地感到其中必有隱情。
不過,在絕對的力量面前,任何地陰謀詭計都是不堪一擊的。
但是,這些馬匪們到底是在幹什麼的呢……
ps:票票啊票票啊票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