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對無字碑的考證,柯巖也讀到了蔡大師的考證文章。
蔡大師的文章是以李三古堆無字碑與歷史上曾經出現的無字碑串將起來進行考察的。
無字碑,也稱白碑或通俗的稱沒字碑,指無字的石碑,為碑刻中的一種很獨特的現象。
無字碑的出現多由於一些主觀或客觀的歷史原因,比如因為墓主的好與不好無法言說,比如最初帶有預留性質而最終沒有完成,也可能原先有字,因為一些自然和人為的原因變成無字等等。
無字碑並非毫無價值,相反,像乾陵的無字碑和有來歷的碑刻,往往給人提供聯想的空間和思考的平臺。
自古道:“人過留名,雁過留聲。”多少人為了留名,費盡心機自己樹碑立傳。那無處不見的墓誌銘,可謂應有盡有。
然而在歷史上卻有三塊無字碑,正因其無字,所以特別引人注目。
文章列舉的就是這三塊無字碑:戰國時李三古堆楚幽王熊悍無字碑,唐代乾陵武則天無字碑,宋代南京秦檜無字碑。
最著名的兩塊無字碑一為乾陵武則夫的無字碑,二為南京秦檜無字碑。
武則天死前立了一塊無字碑,沒人知道緣由。
歷來才能出眾者,在所作所為上都會有一些讓常人難以理解的行為,尤其是那些一國之君,他們的想法和大局觀都不能用常規邏輯去推測。
武則天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她的輝煌事蹟可謂是震爍古今中外。
而身為一代女帝,武則天所做的事情也經常會讓人有些捉摸不透,瞭解武則天曆史的人都知道,她的墓前一直立著一塊無字碑。
這塊碑困擾著無數代考古學家,他們沒有依據合理的推斷出這個無字碑的寓意,蔡大師依據自己的考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武則天與歷史上其他掌權的女性不一樣,類如劉邦的妻子呂雉、孝莊太后等,都是掌控著皇帝然後進行攝政,而武則天則是直接自封皇帝,直接進行執政。
武則天在小時候就有著極大的野心,想要掌控權力,從小就憑藉著絕美的容顏被納入宮中,侍奉當時的天子。
隨著年齡不斷增長,身材漸漸成熟,傾國傾城的面容漸漸媚現於世,唐太宗李世民是第一個被媚倒的人,他直接將武則天封為五品人才,同時賜號武媚。
從那時開始,武則天便運營起了自己的後宮生涯,也因此有了歷史當中赫赫有名的“武媚娘”。
武則天早年的經歷也是頗為坎坷,在入後宮沒多久,李世民便病逝。
根據歷朝歷代的皇室規矩,如果皇帝駕崩,後宮當中沒有子嗣的妃子要麼選擇陪葬,要麼就進入道觀中當尼姑。
對於一般女子來說,進入道觀當尼姑不需要太多的勇氣,可對於享受過榮華富貴、紙醉金迷的后妃們來說,遠離世俗是一件比死還折磨的事情。
所以進入道觀潛修的后妃,都是內心有著極高覺悟的,武則天便是其中之一。
根據武則天的所作所為,可以推斷出武則天進入道觀並不是準備遠離紅塵世俗,武則天在道觀中潛修沒多久,便與前來道觀祭奠先輩的唐高宗李治糾纏在了一起。
據說武則天在李世民在世時,就與李治有著糾葛不清的關係,抓住機會的武則天,成功讓李治將自己帶回了後宮。
當時李治的身邊已經有一位皇后了王皇后),隨著武則天的到來,王皇后在她的精心佈局下漸漸失寵。
後來武則天甚至親手殺死自己的親生女兒,以此來汙衊打擊王皇后,並使自己成功坐上皇后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