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時辰後,
自孔武、吾丘壽王開始,這群大漢天驕一個接著一個停下了手中的毛筆。
一直閉目養神等待的司匡,也緩慢地睜開了雙眸。
握筆,在碗裡蘸兩下,又輕輕在碗沿處按兩下。
視線聚集在帛書上,揮毫,道“諸君可以傾訴心中見解了。”
“諸兄旅途勞頓,再加上許久沒來長安,有許多變化都不知道。這第一個,就由小弟來吧!”吾丘壽王噘著嘴,昂頭道。
無人反駁。
吾丘壽王捧著帛書,侃侃而論。
“今日已為七月初五,諸位可能有所不知,自太皇太后仙逝後,陛下就一直有個習慣,每年七月初七,即誕辰之日,都會領著人去甘泉宮避暑,至八月初方才返回大漢。”
“也就是說,距離陛下離開長安,駕臨甘泉行宮還有兩天的時間,吾儕需要的東西,最好在這兩天內彙報,否則,令傳信兵一來一回傳遞訊息,耽擱時間。”
“再就是,古往今來,談判結束,契約定之,外來使臣皆需朝見本朝帝王,以示友好。吾儕談判時間,只有一個月,一個月後,必須要拿出令陛下滿意的結果!”
注魏晉之前,古人沒有過生日的習慣)
司匡品味著吾丘壽王這番言論,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提筆,在帛書上寫下了“七月初七”、“一個月”這七個字。
“諸君,請繼續言之!”
吾丘壽王坐下,孔安國站了起來,揮舞著右拳,想是一個演說家,一字一頓,聲音慷鏘有力。
“子曰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愚以為,談判時,在保證我朝代威嚴的同時,要注重大國雅量!以儒雅之風,感化蠻夷,使之歸化!”
“我反對!”霎時,另一陣冷聲響起,
孔武站起來,瞪著孔安國,冷聲,
“子曰裔不謀夏,夷不亂華。匈奴侵我邊境,叛我百姓,可擊之!”
孔安國黑著臉,指著孔武的鼻子,猛地向後一跳,拉開距離,
“兄長,孔夫子的仁愛之風,被你吞到肚子了不成?”
“去尼瑪的仁愛之風,為兄只信奉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孔安國毫不低頭,“孔子威,汝膽敢侮辱仁愛,回魯縣之後,我非要告訴父親不可!臧兄也不會放過你的!”
“你丫的!給老子滾過來!老子讓你見識見識老祖宗傳下來的仁愛!”孔武氣的面色潮紅,呀呀直叫,像是在唱京劇似的,不由自主地擼起袖子,準備效仿老祖宗來一場“以理服人”的教育。
司匡用手捂著頭,一臉無語。
嘆息,苦笑,伸手製止,
“二位冷靜!”
孔武考慮到這個場合,冷哼一聲,一屁股坐下,望著首位,道
“賢弟,汝給評評理,要如何對待匈奴!仁愛還是以直報怨!”
“對!匡人給評評理!”
“這個嘛……”
司匡嘴角抽搐兩下,盯著下方兩個怒氣衝衝公牛般的人物,一時間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在一籌莫展之際,書房中迴盪著一道略顯稚嫩的聲音。
“二位別吵了,我倒是有個辦法。”
喜歡六朝漢臣請大家收藏:()六朝漢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