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匡閉上眼睛,盤算片刻,答曰
“臣以為,應令其卸甲歸田。”
“為何?請試言之。”
司匡拱手一拜,道
“陛下,流民部本就是臨時拼湊之庶民,其非兵,按照大漢軍制,戰後應與良家子同類,卸甲歸田。”
“且,流民家眷皆在稷下,戰爭結束,若其不能回家與家人團聚,勢必會有怨言,不僅會擾亂軍心,還會對陛下名聲產生影響。”
“再者,陛下接受策略,行推恩之令。此法執行期間,若有諸侯王明端倪,從中作梗,發兵叛亂,長安會壓力倍增。”
“按昔年吳楚之亂的經驗,若叛亂,齊地將會是連結北、東、南三地之樞紐。”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流民看起卸甲歸田,實際上以屯田之法駐紮,若齊魯之地有風吹草動,陛下可派遣一將領,重組流民軍,進而從容應對之。”
“綜上,臣以為,卸甲歸田,利大於弊。”
劉徹滿意地笑了,將案几上剛剛寫好的,墨跡尚未乾的帛書遞過去,
“那就按主婿所言吧。”
“流民部剩餘士卒,發放經費,遣散回稷下。所有費用,由大農令署劃撥。”
“待會兒離開,卿可憑此帛,去找鄭當時要錢。想必,他會很慷慨地批覆。他可是期盼愛卿來長安好久了。”
“諾。”
司匡把帛書小心翼翼地疊好,準備過會兒去找鄭當時開宰。
為了應對螟蟲之亂,這位大農令焦頭爛額好久了吧?
有知識就是大爺。
作為目前唯一有應對之法的人,司匡已經準備好被鄭當時當做祖宗供著了。
帛書放進懷裡。
忽然,懷中一份柔軟的羊皮紙激起了司匡的記憶。
急忙拿出來,單膝跪地,雙手呈上,
“陛下,臣之罪,差點忘了公主之家書。”
“公主?”
劉徹捏著狼毫毛筆,眉頭緊蹙。
司匡鄭重高呼,
“此乃和親南宮公主劉華之家書也!”
“其令臣之屬下帶話回來。”
劉徹默然了,發呆了將近半分鐘。
良久,呢喃
“姑母……她說了什麼?”
“公主言,其不會向匈奴人低頭,還說……望有生之年,陛下可接其回家。”
“啪!”
劉徹手中珍貴的毛筆被一股不知從哪裡來的力道折斷了。
這位大漢皇帝,臉色複雜,陷入了死一般的沉默。
喜歡六朝漢臣請大家收藏:()六朝漢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