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老丈的話,說到大家心坎裡了。
此言一出,應和聲此起彼伏,源源不斷。
“老丈所言甚是!”
“若他敢增稅,吾定完和他拼一個頭破血流!”
“打翻這個蠱惑人心的傢伙!”
有幾個衝動的壯漢,已經擼起了袖子。
他們伴隨額頭、手臂上跳動的青筋,準備衝上高臺,和司匡拼命。
大漢百姓,充滿了血性。
面臨欺辱,哪怕是皇帝,也敢衝上去理論,更何況一個連爵位都沒有的普通人?
“大家別衝動!吾聽聞臺上這位,前幾日在太常購買了三百畝土地。”
一個樣貌年輕的男人指著不遠處的大片空地,沉聲說道“雖然有一部分正在建造房舍,但他不可能不留出一部分種地吧?若其提倡增農稅,豈不是自己給自己使絆子?”
男人微微一頓,發表自己的看法,“依我看,其提農業,定然有他的用意。大家還是先聽一聽,再做行動吧。”
“沒錯!我贊同!”
“這位兄臺說得有道理!”
“大家都先看看情況吧。”
……
商賈
與農民情況相同。
這群人,也都皺著眉頭,神色凝重地望著高臺。
當司匡竟然在籌集軍費的行為中提到商業。
在場的商賈,直接嚇破了膽子。
大漢商賈,不怕農民不賣、不怕旅途遙遠、不怕資金不足,就怕有新政策從長安傳出來。
根據大漢立國之後七十年的經驗,每當長安放出關於商賈的政策,基本上都是加稅、增加行為限制之類的壓迫條款。
商賈不得衣絲乘車、不得騎馬、不得……
當然,想要做這些也可以。
花錢買爵。
買爵這個方法,是從秦流傳下來的對天下商賈的一種變相剝削。
《史記·秦始皇紀》載“十月庚寅,蝗蟲從東方來,蔽天,天下疫,百姓納粟千石,拜爵一級。”
《漢書·食貨志’上》文帝從錯之言,令民入粟於邊,六百石,爵上造;稍增至四千石,為五大夫;萬二千石,為大庶長。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這些措施,看起來像是給百姓發的福利,其實,根本就是對商賈設的套。
按照一畝地一石半的產量、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的標準。
一個擁有百畝之田四口之家,在沒有天災人禍、沒有額外支出的情況下,湊六百石糧食需要整整十二年。
普通百姓,誰能在完美狀況下,達到這個標準?
哪怕是大地主,拿出六百石糧食出來,也得肉痛好一陣子。
況且,所得爵位,只是一個虛爵罷了。
除了特權之外,其他的一概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