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二人皆擅長馬術的緣故,趕路很快。
離開稷下學裡後,快速疾馳二刻,便成功到達了稷下。
時至午時。
將馬拴在馬廄,在孔安國的帶領下,司匡向食飯之地走去。
如今生產力低下,一天只吃兩頓飯。
第一頓飯名朝食,又叫饔。
按太陽在頂空中的位置標誌時間,太陽行至東南角叫隅中,朝食就在隅中之前,那個時刻叫食時。
換算成現代,大約在上午九點左右。
第二頓飯名哺食,又叫飧,大約是下午四點。
考慮到稷下百家諸生的作息時間以及孩童的身體狀況。
司匡特意向百家之人提出把孩童的的吃飯時間,調整成一天三頓。
第一頓位於辰時,先於百家諸生食用。
第二頓位於午時。
第三頓位於酉時,後於百家諸生食用。
按照這個方法,可以更好地給孩童提供營養,也可以分流吃飯,防止擁擠。
雖然現在效果不明顯,但待流民多了,孩童數量增加了,作用巨大!
司匡用筆算了。
一千兩百位流民中,大約有七十位孩童。
若是流民數量突破一萬,估計在稷下讀書的孩童,會增加到七百之多。
總量佔據稷下諸生數量的一小半了。
一想到稷下學子、孩童加起來兩千多人,一同搶飯吃,司匡就頭皮發麻,渾身難受。
經歷過搶飯的高中、大學生活,他格外明白其中的痛苦。
為了讓百家諸生不在此事上產生厭煩之心,分流吃飯,勢在必行。
……
二人走了大約五百步吧。
來到了孩童吃飯的場所——稷下東部一塊幾百平方米的空曠場地。
這裡空曠曠的,光禿禿一片,除了人和吃飯的工具之外,什麼也沒有。
沒有草蓆、沒有案几。
所有的孩童,都是抱著一口碗,按照先來後到的順序,排成一條長龍一般的隊伍,靜靜地等候分飯。
為了保證分飯公平,每日負責分飯的共有三個人。
這三人得到這個任務是經過了兩次挑選。
先從百家之中挑選三家,再由三家各出一人。
今日分飯的人,正好輪到了儒、農、墨——周霸、唐都、王賀。
三人衣冠整齊,笑容滿面,分別守著一口裝滿食物的大釜。
周霸面前的大釜中裝著滿滿的粟米。
他正拿著勺子,一勺又一勺地分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