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光五年春,正月初六。
這一天終究是被記入史冊的一天。
初日剛升,天邊才露出魚肚白,一大堆裝扮各異的人,踏上了稷下學裡的土地。
儒服、墨袍…漢裝……
他們都是稷下學宮的學子。
三天前,司匡接受良嶽戰書的那一刻,諸子百家將復仇的訊息,就傳遍了整個稷下。
甚至,隨著一些為稷下配送糧食、蔬菜小販之口,這個訊息又以恐怖的擴散速度,向臨淄城統轄的下的全縣傳去
——
數日之前,有自東而來者,敗盡諸子百家頂尖大師。
數日之後,有諸子百家大師西來,意欲行復仇之事。
…
雖然百家在四年前就已經被罷黜,但是,他們的影響力,可沒有消失。
當今大漢,凡是和諸子百家掛鉤的事情,基本上都會引起一場盛大激烈的討論。
官吏、黎民百姓也好,販夫走卒也罷,關注討論者,遍佈整個大漢。
在娛樂匱乏的今天,還有什麼能比百家爭鳴的時的嘴炮行為,更能吸引人?
看見那群學子辯論時候面紅耳赤,急得上躥下跳的模樣,就感覺賊有意思。
知識有限的普通人,把辯論的雙方當猴看待,圖個樂。
稍微有些大局觀的人,把辯論雙方當做結交的物件看待,當做投資之前的審查。
因此,從昨日開始,便有大批的民眾自發攜帶乾糧,拖家帶口,從臨淄周邊慕名而來,意欲近距離觀看百家復仇之舉。
這群人不顧夜間的寒冷,懷著激動的心情,在此地蜷縮了一夜。
只因來得早,方便搶前排!
為了維持秩序,為了方便新的流民加入稷下學裡的工作,招募的流民們自昨日開始,就加班加點,開始了維持秩序的引流工作。
又有幾個手藝比較好的木匠,加班加點,趁著夜色,合力趕製出來一個距離地面兩米高的簡易的高臺。
高臺上豎著一根高高的旗杆。
旗杆上,一個紅底黑邊的旗幟正隨風而舞。
上書——稷下學裡。
……
來到此地的稷下學宮學子,按照早就安排好的區域,進入靠近高臺的坐席,直接入座,等候比試開始。
兵家座席區域是最靠近高臺的。
兵家學子們的坐著的草蓆上,都擺放了一卷竹簡、一支毛筆、一碗墨。
今日是兵家發起地比試。
兵家之人,自然要比其他家,得到更優的待遇。
兵家座席首位。
一個穿著白色華服、頭戴劉氏帽,風度翩翩的男人,在兩名佩劍隨從地護衛下,淡然就坐。
其與他人不同,面前擺放的竟然是數塊帛書,還有一個華麗的錦盒。
……
隨著臨淄宵禁放開,越來越多的人,從稷門踏出,向這裡奔來。
這裡的人,越來越多了。
商賈、遊俠這些被大漢朝廷重點關注的人群,也開始出現在觀眾群體中。